-
農牧業跨界難度大 有跨界基因還要打持久戰
2015/3/21 8:34: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云南白藥做牙膏為什么能成功?這是基于“云南白藥”的基因——“止血、消炎”,把這種基因延伸到牙膏上順理成章,順接得非常好。因此減少了推廣成本、信任和接受的時間成云南白藥做牙膏為什么能成功?這是基于“云南白藥”的基因——“止血、消炎”,把這種基因延伸到牙膏上順理成章,順接得非常好。因此減少了推廣成本、信任和接受的時間成本!而云南白藥的養元青洗發水、采之汲面膜、千草堂沐浴露等產品卻舉步維艱!為什么?“止血、消炎”的價值基因借不上力。娃哈哈做童裝、做商場為什么不成功?道理是一樣的:娃哈哈已有的基因——核心競爭力對跨界業務的不支撐、不對接!
外行跨界農牧業同樣會遇到基因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聯想從PC業務跨界農牧業不正是在重塑自己的基 因嗎?我為什么不可以?筆者不得不說,全中國像聯想這么大體量的企業有幾家?體量大就代表著投入大。即使退一步講,聯想做農牧業除了投入大,更有其他企業 無法比擬的優勢:有周其仁這樣的經濟學大家幫忙做頂層設計,組建佳沃集團并獨立運營,有專門的帶頭人陳紹鵬,比很多中國企業更懂企業、更懂企業管理……即便如此,聯想光在水果業務上已經投入10億, 還將繼續投入20—30億,并表示10內不會有大的盈利。
我們再看丁磊養豬和萬達種菜,同樣反應出跨界之難、基因之根深蒂固:從2009年至今,沒幾個人見過丁磊的豬,網易已經明確表示“我們確實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養豬中所面臨的問題。畜牧業對于網易真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而萬達從開始種菜到現在過去三四年之久了,江湖上好像再也沒有聽到它的消息。
農牧業不是唐僧肉,誰都能吃上一口。由于基因的存在以及企業自身條件限制,想跨界農牧業的企業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長期投入的心理準備;充足的資金準備;做好頂層設計、發展路徑規劃、資源和團隊配置的準備,不能僅憑想象,也不能照搬舊的經驗往全新領域上套。
那些原有核心競爭力與農牧業根本不對接、沒有想清楚發展模式和路徑、盲目跨界而來的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如果還抱著僥幸活下去的心理不求改變,一定會因跨界難度之大、投入之高而斷送了性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