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整體回顧
2015/3/25 8:32: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相較于2012年的“熱鬧非凡”、2013年的“穩中有進”,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包括冷鏈物流外部環境和基礎設施)。生鮮電商的崛起賦予了冷相較于2012年的“熱鬧非凡”、2013年的“穩中有進”,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包括冷鏈物流外部環境和基礎設施)。生鮮電商的崛起賦予了冷鏈產業新的商機,而上海福喜事件等則再次敲響了冷凍冷藏食品安全的警鐘,倒逼整個冷鏈行業自省深思。冷鏈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使和路雪、麥當勞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紛紛提高冷鏈物流標準。同時,越來越多的冷鏈物流行業領軍企業嘗試向著綜合性一站式冷鏈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方向發展。客觀形勢的動蕩,機遇和挑戰的博弈,將冷鏈行業推到了的“求變謀發展”的風口浪尖。總之,歷經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理念傳播,我國冷鏈產業市場逐步進入由初級的基礎物流服務向物流增值服務邁進的階段。整體回顧如下:
(一)政策環境不斷放寬、財政支持進一步加強
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完善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繼續發力冷鏈產業。此外《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提出也為冷鏈產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掃冷鏈資本市場的壓力陰霾。
一系列的政策出臺,對我國冷鏈產業而言,無論在當下還是中長期均是利好。除了宏觀政策上的引導,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2014年在冷鏈產業上的財政支持力度也進一步加大。2014年銀川市獲得中央財政3200萬元補貼用于大型農批企業、流通企業的冷鏈倉儲、配送中心建設;吉林農產品冷庫獲中央財政補助3638.6萬元;6月份,福建省建寧縣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冷庫項目獲補助280萬元;7月份杭州蕭山5個冷鏈項目獲補助1250萬;8月份國家投資650萬元支持海南冷鏈物流項目。
(二)冷鏈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4年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加,達到11200萬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范圍上依然集中在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廣東等。2014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噸,折合8300萬立方米,與去年2411萬噸相比增長36.9%。需要關注的是西南地區冷鏈投資情況,由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政策效應的推動,成都、云南等地的冷鏈設備需求市場明顯增加,在2014年吸引了近60億元的投入。
此外,2014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00萬輛的任務,對此環保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2014年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這些舉措使得我國商用車2014年大幅升級換代,冷藏車2014年產銷量達到2萬輛,與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投入繼續加大,在物流地產普遍被看好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園區的建設成為2014年冷鏈產業的亮點。據中物聯冷鏈委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運作(包含建成、開建、簽約不包括建設中的)的重點冷鏈項目超過40個,投資額超過550億元,相較于2013年的近700億,雖然新投資降幅較大,但考慮到大型冷鏈項目的工期一般在2到3年,所以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火熱。其中2014年完工的冷鏈項目超過80億元,奠基開工、新簽約的冷鏈項目達到370多億元,涉及冷庫180多萬噸。2014年運作的重點冷鏈項目地區分布依然不均衡,重點分布在華北地區(北京、天津、山東等),投資額超過200億,占比超過全國的1/3;東北地區約50億,華南與華東地區(廣東、上海、浙江等)約60億;西南地區(重慶、四川等)50億,中部地區(安徽、湖北等)50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