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最大“山寨”手機產地華強北 如何在陣痛中轉型?
2015/3/26 8:34: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自1988年成立至今,華強北已發展成全球電子產品制造中心和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曾經也是最大的“山寨”手機生產地。
21家經營面積達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賣場,最大的電子產品賣場約5萬平方米;3萬以上經營電子產品的商戶;50萬人次的日客流量;鼎盛時期370億元的年銷售額……承載著華強北人往日的無上榮光。如今,在經濟轉型與互聯網浪潮的雙重裹挾中的華強北,仍在尋求突破。
“努力跟著時代走嘛”
3月12日,華強北賣場外行人如織,數幢大廈的外墻皆懸掛著碩大的“招商”戶外廣告。華強電子世界就矗立其中,正對面是高聳入云的賽格廣場——292米的深圳市第三高樓。它們,連同明通數碼城、龍勝手機批發中心、賽博數碼廣場、桑達電子通訊市場、曼哈通訊數碼市場等,共同構成了華強北的核心。
華強電子世界成立于1998年,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綜合電子產品專業交易市場,在華強北擁有深圳一店、二店、三店和LED店四家總經營面積近12萬平方米的電子產品賣場群。
在電子世界深圳二店的一層,滿目的廣告展板上印著“廠家直銷”“元器件專營”,柜臺里堆放著各種電子配件,地上凌亂地散落著紙殼箱。幾家商戶正包裹裝箱,推著小車在過道中穿梭。靠近商場里的許多鋪位都空置著,有的貼了整改搬遷的通知,有的貼著招租電話。在一派老舊的氛圍里,新整改出來的幾家亮堂店鋪顯得有些突兀。
時值午后,顧客并不多,柜臺里、商鋪里,三三兩兩的員工有聊天的、玩電腦和玩手機的。三樓電梯口,一有人來,旁邊電腦賣場的小伙子便圍了過去,“需要電腦嗎?”
二層靠近過道的一家商鋪里,張軍正兩眼發直地盯著電腦屏幕,不時打個哈欠,他在和客戶聊訂單,電腦桌面上的QQ一閃一閃。“3月1號開門,到現在還沒有單呢。這二樓,以前400多家商戶,現在也就100多家。”張軍瞇著眼睛說。
李華在三樓里間經營一家數碼配件商鋪,賣音響耳機、手機配件,也承接一些國外的訂單。如今已是他在這兒的第五個年頭了,前兩年營業額挺好,“漸漸就不行了,做小配件還好,靠零售賣不動,到處的產品都是一樣的”。
因為租金,李華的店鋪往里挪了好幾次,“現在都做網上生意,我們有淘寶天貓店,不過天貓也不好做,價格控制不好”。電商是如今商戶們的基本配置,“幾乎一半都有淘寶店”。他在柜臺收貨驗貨,仍有幾分忙碌,“就是熬唄,努力跟著時代走嘛”。
賣場外,門前主街道的地鐵仍在施工,依據深圳市政規劃,2012年10月,華強北地下工程建設開工,一年后,整條馬路被圍合起來,人流驟然減少。這樣的狀態還需持續一年。
“有貨就能賣好價錢”的日子
電子元器件、手機、電腦、數碼配件,甚至包括走私和“山寨”產品,背靠著珠三角龐大的制造產業群,任何一種電子產品幾乎都可以在華強北找到。
張軍的店鋪專營元器件配件,目前是臺灣一家電路廠的華南區代理,主要為珠三角和長三角做電子產品的工廠供貨。2007年,他和夫人雙雙從老家辭職,給在華強北闖蕩了10多年的妹妹打工,主要跑業務。張軍以前在人壽保險公司上班,“屬于中層干部”,夫人也是保險專員。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一家三口南下,“畢竟深圳是大城市”。
打了一年工后,夫妻兩人決定自己出來做。當時租不到鋪,他們在華強電子世界一店和別人擠一個柜臺,“估計就0.5平方米,月租3000多元”。他們最初也是“炒貨的”——這是行話,指客戶下訂單,他們在市場里找貨,把所有配件配好供貨,可以從中賺取一些差價。
華強電子世界深圳二店于2008年年中開業,開放招租前,張軍已經摸索了好幾個月,付了5萬元的“喝茶費”才從中介手中搶到了二樓中部一個不到2平方米的小柜臺,月租也是3000多元。“一樓的鋪位價格最高,柜臺轉賣都需要付轉讓費,大的商鋪都要100多萬,柜臺還十幾萬呢。”
離華強電子世界不遠的明通數碼城是華強手機業的腹地,《中國電子報》2008年的一篇報道記錄了當時“一鋪難求”的盛況,“目前在華強北尋找到一個合適的手機檔口已經非常困難,明通數碼城招商之前就曾出現過僅一天時間就有近5000家商戶前來認租,排隊抽簽的商戶太多了,達到了10選1的程度,光是派去維持秩序的保安人員就有100多人”。
2008年,正是華強北的好時光。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在華強北誕生不久,深圳因此被稱為中國電子市場的“風向標”“晴雨表”。是年10月,中國電子商會同意授予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以前一到下午,這里滿是人,拿貨的、打包的、發貨的,走都走不動。那會兒是電子行業最好賺錢的時候,信息沒有這么透,手里只要有貨就能賣上好價錢。”生意最好時,張軍一個月進賬二三十萬元,至少有三四十家客戶,請了好幾個業務員。
那也是華強北的“山寨”制造業的鼎盛時期。手機技術壁壘倒塌,資本涌入,一時間山寨廠家遍布。2008年的報道顯示,全國80%以上的手機生產廠家匯聚于深圳,全球60%以上的手機產自深圳。明通數碼城每年出貨的保守數字至少在3000萬部。張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一部山寨手機的利潤至少500元。”
今年3月12日,華強北又一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在最新的蘋果手表發布兩日后,華強北推出了仿制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