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業務成發展趨勢 哪里有市場快遞企業就奔向哪
2015/3/28 8:33: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快遞企業普遍面對“微利、無利”的難題,跨境業務是快遞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紛繁變化的時代,昨日可能還是利潤較高的行業,今日就可能需要調整,才能更快遞企業普遍面對“微利、無利”的難題,跨境業務是快遞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紛繁變化的時代,昨日可能還是利潤較高的行業,今日就可能需要調整,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明日或許這個行業就已被時代所淘汰,成了往日的歷史。可以說,這個時代的每個行業都需要時刻地提醒自己,變化才是永恒的規律。在行業中節奏相對較快的快遞業目前正發生著改變。
哪里有市場就奔向哪
3月1日,由中通快遞控股投資的跨境電商網站“中通國際”正式上線。這是繼郵政EMS、順豐、申通、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之后又一家介入跨境電商領域的快遞公司。據資料顯示,占據國內快遞80%市場份額的國內快遞公司全部已經試水跨境業務。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快遞業繼續保持著高速的增長,2014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9.6億件,同比增長51.9%;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45.4億元,同比增長41.9%。
從已發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業務量還是可喜的,但是利潤已不如昔。
來自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3年快遞業件均收入是15.69元/件,而2014年降為14.65元/件,足足下降了1元錢,而2012年這個數據高達18.6元/件,短短的兩年快遞業平均每單的收入下降了3元。
另外,近幾年成本逐年上升,作為供應鏈下游的快遞企業正面臨利潤越來越少的困境。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20家知名快遞品牌中近一半還處于保本或微虧損狀態,另一半盈利快遞企業的基本利潤率也多數只有5%左右。也有人似乎稍有夸大地稱,國內快遞市場競爭已進入“五毛時代”,即每單快件利潤低于0.5元。
即使利潤低,但是對于快遞行業卻不敢貿然漲價,有業內人士稱,快遞業不成文的潛規則就是“誰先漲價,誰先死”的說法。
當然,利潤大不如從前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商產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李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擴張已經是必然,而國內快遞行業白熱化的競爭很自然地讓快遞公司將戰略布局擴張到海外。在現在電商紛紛跨境的情況下,依托電商的快遞業由于業務的需要必須向海外布局。
尤為一提的是,快遞行業在國內無序,惡性的競爭導致行業利潤急劇下降,而國際知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內地的海外購物開支高達2160億元人民幣,而且逐年遞增,預計三年后消費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出于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需要,快遞公司不得不紛紛“出�!�。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國內跨境電子電商平臺數量已超過5000家,尚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壟斷格局,而國內快遞業處于洗牌的關鍵時期,快遞業的微利瓶頸倒逼企業選擇了對外擴張之路,開拓新興市場。
另外,李湖對記者說,“在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逐漸步入成熟期,物流成為備受詬病的問題之一,快遞"出海"市場前景看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