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陜西全省企業自營出口鮮果貨值4526萬美元
2015/4/3 8:33: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西安海關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陜西全省企業自營出口鮮果貨值4526萬美元,同比增長5%。陜西省果業協會副會長彭力行說,陜西水果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已成西安海關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陜西全省企業自營出口鮮果貨值4526萬美元,同比增長5%。
陜西省果業協會副會長彭力行說,陜西水果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出口的重要農產品之一,“但一些地方仍有待提升”。
“受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等因素的影響,去年的水果出口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蘋果價格,國內比國外高,這就使得一些企業把重點放在國內市場上。”陜西省果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鮮果方面,2013年,陜西鮮果出口4.07萬噸,貨值4310.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0.87%和43.83%。
2014年,陜西全省企業自營出口鮮果貨值4526萬美元,增速僅5%。
在彭力行看來,除了人民幣匯率等因素外,近年來,隨著綠色壁壘實施,發達國家對果品質量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歐美等國家提出所謂“有機食品”以及類似的“生態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對果品中化學物質限量更加苛刻,這就使一些果品往往難以滿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貨和索賠事件屢屢發生。
“像我們的獼猴桃,因為前幾年的膨大劑事件,盡管近幾年陜西各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一些國際影響。”彭力行說,再國際市場上,新西蘭的獼猴桃價格比陜西要高出幾倍。
總所周知,陜西水果有全世界果品生產最佳的自然優勢,“目前,陜西水果已經有許多可以和其他國家的水果媲美,但大多有名無牌,未形成有影響力的自主產品名牌,有的只是地方品種加產地;果農的各自為戰導致水果品質參差不齊,使陜西的水果難以形成固定的品牌,由于沒有品牌,產品就無法進人國外高檔市場,妨礙了產品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從而也使得陜西果業很難形成大的規模效應。”彭力行說。
陜西也已經注意到這些問題,去年,在國內市場,政府和企業聯合,在推動陜果品牌的同時,也加大對企業自主品牌的推動。
在彭力行看來,此舉值得肯定,“但在企業品牌的推動上,要下更大的功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