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出口主要情況分析
2015/4/3 8:33: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單月出口量創自2007年以來新高,出口量為38.4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9.2%;價值20.9億元人民幣,下降1據海關統計,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單月出口量創自2007年以來新高,出口量為38.4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9.2%;價值20.9億元人民幣,下降18.9%。
一、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一般貿易出口占主導,且大幅增加。2015年1月,廣東省以一般貿易出口鋼材36.3萬噸,增加50.4%,占同期廣東省鋼材出口總量的94.5%。同期,以加工貿易出口2萬噸,減少74.5%,占5.2%。
(二)主要為民營企業出口,國有企業出口大幅增加。2015年1月,廣東省民營企業出口鋼材16.7萬噸,減少4.2%,占同期廣東省鋼材出口總量的43.5%;同期,國有企業出口14.4萬噸,增加5.7倍,占37.5%;外商投資企業出口7.3萬噸,減少42.3%,占19%。
(三)主要對東盟、非洲、香港和臺灣地區出口,對非洲出口大幅增加。2015年1月,廣東省對東盟出口鋼材10.2萬噸,增加18.6%,占同期廣東省鋼材出口總量的26.6%;其中對印度尼西亞出口5.4萬噸,大幅增加56.5%。同期,對非洲出口10萬噸,增加2.3倍,占25.9%;其中對埃及出口5.2萬噸,增加12.6倍,對阿爾及利亞出口2.1萬噸,增加45.9倍,對肯尼亞出口1.4萬噸,增加1.3倍。對香港出口3.3萬噸,減少8.3%,占8.6%;對臺灣出口3.1萬噸,減少52.1%,占8.2%。
(四)主要出口鋼鐵棒材和鋼鐵板材,鋼鐵棒材出口成倍增加。2015年1月,廣東省出口鋼鐵棒材18.4萬噸,大幅增加1.8倍,占同期廣東省鋼材出口總量的47.9%;出口鋼鐵板材12.4萬噸,減少30.4%,占32.3%;同期,出口鋼鐵線材1.4萬噸,增加5.6%,占3.6%;出口角鋼及型鋼1.1萬噸,增加0.9%,占2.9%。
二、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全球制造業以及新興市場需求擴張拉動出口大增。2015年1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7,高于前值51.5保持連續27個月擴增趨勢,制造業繼續呈現持續擴張勢頭。全球制造業持續擴張有效帶動鋼材需求,據國際鋼鐵協會預測,全球鋼鐵表觀消費量在繼2013年增長3.8%后,2014年繼續增長2%至15.62億噸,2015年仍將增長2%至15.94億噸,另一方面,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建筑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對鋼材特別是建筑鋼材的需求明顯增加。2015年1月,廣東省對東盟、非洲、印度和加拿大鋼材出口增幅分別達到18.6%、2.3倍、62.6%和29.3倍,新興市場需求擴大拉動廣東省鋼材出口增加。
(二)國內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企業“以價換量”帶動出口增加。我國鋼鐵業是近年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之一。2013年,我國粗鋼產能已近10億噸,但產能利用率僅為72%,明顯低于正常水平。但2014年國內鋼廠因原材料價格大跌刺激,生產熱情不減。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達9.4億噸,預計201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億噸。而粗鋼產量2014年超過8.2億噸,同比增長1.67%。與中國粗鋼產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鋼鐵的需求量。據統計,今年我國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7億噸,同比下降2.25%。鋼廠及貿易商紛紛將出口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為此部分企業甚至不惜“以價換量”。2015年1月,廣東省鋼材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人民幣5452元,同比下跌30.7%。
三、當前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核心競爭力,鋼價賣出白菜價。中國鋼鐵產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一,但鋼鐵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在上游,中國鋼鐵企業由于缺乏鐵礦石的定價能力,多年來被三大礦山集團控制;在下游,中國對特種鋼材的需求仍大量依賴進口,而在普通鋼材市場,由于產能嚴重過剩導致競爭不斷加劇,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中國鋼企也沒有多少議價空間。在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鋼價賣出了白菜價。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以來,廣東省鋼材出口平均價格除7月份保持小幅正增長外,其他6個月均呈現負增長。2014年10月、11月、12月和2015年1月,鋼材出口平均價格跌幅均超過10%。而2014年11月27日,國際主要鋼材市場價格顯示,我國出口的冷軋板卷FOB價格為每噸540美元;熱軋板卷和中厚板FOB價格僅為每噸465美元和460美元,折合計算,鋼材每斤價格也就是2元人民幣左右。
(二)企業財務狀況未得到有效改善,銀行抽貸、融資貴問題突出。2014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8.3%,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但與行業效益最好的2007年相比高出11個百分點。受銀行系統嚴控產能過剩行業和鋼貿企業信貸規模影響,銀行提高了鋼鐵行業貸款利率,2014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共計938.3億元,同比增長20.6%,是企業實現利潤的3倍多。部分銀行對企業采取了大額抽貸、壓貸,已有鋼鐵企業因此出現停產甚至破產情況。
(三)貿易摩擦倍增,雙反事件為2013年3倍,并向新興市場蔓延。隨著我國鋼材出口的快速增加,2014年國外市場的貿易摩擦激增。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11月底,共有11個國家(地區)對我國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60起,較2013年增長200%。其中,包括雙反調查13起,反傾銷調查41起,反補貼調查6起。我國已連續19年成為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鋼鐵行業歷來都處于“重災區”。而且,鋼材貿易摩擦呈現出從歐美等傳統市場向新興市場蔓延的態勢。印度、馬來西亞、韓國、巴西等新興市場紛紛發起貿易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鋼鐵業今年迎來政策年。據工信部發布的消息,2015年有關部門將圍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推進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化解、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提升競爭力和效益,制訂一系列政策,另外工信部有關部門還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進行了會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鋼鐵行業“走出去”問題。新政策的實施將有效解決了鋼材行業的政策障礙及市場瓶頸問題,為鋼鐵行業的復蘇做強有力的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