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設立國家住房銀行條件已成熟
2015/4/6 8:32: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有喜有憂”。“喜”在結構調整已現成效,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社會總體穩定。“憂”在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尚未形成,經濟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有喜有憂”。“喜”在結構調整已現成效,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社會總體穩定。“憂”在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尚未形成,經濟增速繼續下行,或將引發長期累積風險的集中釋放。目前,房地產業仍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房地產化”短期內難以扭轉。
因此,必須穩定房地產市場,為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創造時間和空間。穩定房地產市場,關鍵是增加住房消費需求。以住房公積金制度為基礎,設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機構,是增加住房消費需求的有效措施,應抓緊組織實施。
經濟風險日益顯現
去年,我國經濟增長7.4%,通貨膨脹2.0%,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呈現中高速增長、低度通貨膨脹和充分就業的新氣象。但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增加,風險持續發酵并日益顯現,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房地產業收縮過快。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呈逐月下降的態勢。商品房銷售面積12.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除四季度略有回暖外,降幅呈逐季加大態勢。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同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從上半年的1個增加到12月份的68個。9月央行放寬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后,市場預期有所改善,但多數城市繼續低迷,下行趨勢仍然明顯。
第二,產能過剩持續加劇。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74%、72%和73%。2013年中央對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作出部署后,產能過剩勢頭得到遏制,但問題遠未化解。至去年底,上述行業產能利用率仍不足75%,低于82%的正常水平。目前,我國企業債務約占GDP150%,全球最高。在需求強勁條件下,高負債可以支撐高投資,高投資支撐高產能。一旦需求萎縮,企業虧損和破產增多,銀行風險就會暴露。
第三,地方融資平臺違約。最近幾年,地方融資平臺大規模舉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還款資金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收入。在房價持續上漲期,這種運行機制尚能維持運轉,但在房價下跌期,平臺風險就會逐步顯現。由于2010年是信貸高峰,2011年至2013年是信托高峰,信貸一般以5年期為主,信托大多在2年左右,今年是平臺償債高峰,到期債務為2.8萬億元。
第四,影子銀行風險集聚。影子銀行是我國金融市場發育不充分條件下監管套利的產物,基本特征是“兩高一低”,杠桿率高,利率水平高,運行透明度低。2011年至2013年是影子銀行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已陸續進入償還期。到去年底,全國369筆信托項目存在風險,涉及資金181億元。經濟下行周期,資金鏈斷裂風險恐不斷積聚。
而在這些風險中,房地產是風險“導火線”。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14.9%,約是美國、印度、臺灣地區房地產投資高峰時期的3倍。瑞銀估計,房地產占我國總需求比重高達1/4。如再考慮房地產和其它行業的產業關聯,房地產占GDP比重超過1/3。社會融資30%投向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30%在房地產,家庭資產70%集中在房地產,地方財政收入50%以上依靠房地產。房地產業過快收縮,將對宏觀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和共振效應,比如加劇產能過剩矛盾、誘發平臺債務違約和引爆影子銀行風險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