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F1賽車漸遇冷 汽車工業發展有何影響?
2015/4/8 8:33: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這是F1進入中國的第11年,相比以前,2015年F1開賽前的上海安靜了許多。F1賽車“落戶”中國已經11年。這項“高大上”的豪華賽車運動在進入中國之初曾掀起軒這是F1進入中國的第11年,相比以前,2015年F1開賽前的上海安靜了許多。
F1賽車“落戶”中國已經11年。這項“高大上”的豪華賽車運動在進入中國之初曾掀起軒然大波,并在2004年吸引國人“眼球”達到頂峰。隨后的10年,賽事步入成熟期的同時,受關注程度也一步步向下。
回顧當初,中國有兩個城市—珠海和上海,先后向F1拋出“橄欖枝”,并就F1中國站到底花落誰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明眼人都能看出,兩者遠非一個量級的對手。
2015年F1上海站開鑼在即,時代周報記者找到幾名與F1中國站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關鍵人物,他們是F1在中國落戶、成長的“始作俑者”和見證人。此時,他們早已退出了F1中國站的舞臺。面對時代周報記者、面對現在的F1中國站,這些人的心情是復雜的,講述的故事也充滿唏噓。
時周特約記者丁宏發自珠海
4月12日,F1在中國的第12場比賽即將開賽。這是F1進入中國的第11年,不過,關注者遠沒有11年前之眾。相比以前,2015年F1開賽前的上海安靜了許多。
郭耀華甚至忘了F1就要開賽。郭此前的身份是上海國際賽車場賽事運營中心主任,其核心職責就是協助FOM運營協調F1上海站賽事。“對我來說這是很遙遠的事了。”
2004年10月,F1首次登陸中國一度成為世界級新聞。除了全球電視轉播之外,非體育類主流歐美媒體也都傾力報道當時的盛況。上海更是開動了所有的宣傳機器,前往上海國際賽車場高速公路沿線的高炮基本被賽事贊助商廣告覆蓋。不僅如此,上海國際賽車場連續多年斥巨資購買F1的電視轉播權,再免費提供給央視。
除了前五年有中石化冠名,2011年有瑞銀冠名外,F1上海站的12次比賽中,已經有6屆是“裸奔”。此外,進場觀眾在2012年達到18.5萬的巔峰后逐年減少,公眾關注度也一路下滑。
所有相關數據均指向一個事實—F1在中國日漸成熟,也日漸遇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