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主要特點分析
2015/4/8 8:33: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5年1月,廣東進口機器人455臺,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22%;價值1806萬元人民幣,下降74.1%。一、2015年1月廣東進口工業機器人據海關統計,2015年1月,廣東進口機器人455臺,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22%;價值1806萬元人民幣,下降74.1%。
一、2015年1月廣東進口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特點
(一)進口量和價值雙雙減少。自2014年12月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量達734臺的相對高位后,2015年1月進口量回落,進口455臺,同比減少22%,環比減少38%,是自2014年1月以來的月度進口量首次下滑;價值1806萬元人民幣,下降74.1%,環比下降66.3%。
(二)自日本進口占比逾7成且減少,自韓國進口倍增。1月,廣東自日本進口工業機器人320臺,減少31.5%,占同期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總量的70.3%。同期,自臺灣地區進口69臺,增加21.1%,占15.2%。自韓國進口25臺,增加1.5倍,占5.5%。
(三)私營企業占進口主導地位,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口明顯減少。1月,廣東私營企業進口工業機器人373臺,增加16.2%,占同期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總量的82%。外商投資企業進口71臺,減少59.9%,占15.6%。國有企業進口11臺,減少87.1%,占2.4%。
(四)進口以多功能工業機器人為主,各類產品進口均價下跌。1月,廣東進口多功能工業機器人328臺,減少39%,占同期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總量的72.1%;進口均價為每臺2.9萬元,下跌68.4%。同期,進口搬運機器人82臺,增加1.2倍,占18%;均價為每臺4.5萬元,下跌80.5%。進口其他未列名工業機器人44臺,增加5.3倍,占9.7%;均價為每臺10.7萬元,下跌93.6%。
二、1月廣東工業機器人進口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制造業低迷,企業進口動力不足。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滑至49.8%,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時隔28個月再次跌破榮枯分界線,顯示制造業依舊低迷。此外,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回落至榮枯線邊緣,同時1月份生產量和采購量回落,且大型企業和珠三角企業的PMI也下滑較快,說明企業面臨的融資貴難、用工成本等制約瓶頸,仍未得到緩解,制造業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之下,廣東企業進口工業機器人的動力明顯不足。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
(一)資金投入過高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機器人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項目,以一臺普通輕量型機器人為例,本體約15萬元,加上集成費用初始成本需要40-50萬元左右,成批量的組成工業機器人生產線更需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企業啟用機器人新生產線經歷的磨合過程、操作人才的培養和機器人后期維護保養亦需大量資金支撐。浙江省經信委的調查顯示,浙江省機器換人總投資為100萬~500萬元的企業最多,占26.8%,其后依次是1000萬~2000萬元的占18.2%,500萬~1000萬元的占17.1%。對于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動輒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資金投入,會給企業經營造成巨大壓力。
(二)應用人才不足制約機器換人推廣普及。機器換人推行過程中需要解決機器設備如何選型、使用、維護,如何對接生產線,如何引進適用人才等新問題,對企業管理團隊的知識能力、結構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業引入工業機器人后,需要對工業機器人進行調試、維護和控制,對技術人員、操作工人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中國機器人網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一臺機器人需要3到5名相關的操作維護和集成應用人才。例如,佛山一家水龍頭廠使用50套機器人拋光系統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150人,全國規模僅此領域就需要機器人專業人員超過7.5萬人。如何解決專業人才缺口,是目前推行“機器換人”戰略急需解決的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