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拋開生態和操作系統小米下一步要做的是:制造風口
2015/4/10 8:33: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小米近來的新品推出速度很快。手機、平板、電視機,那是當今所謂智能設備的老三樣。其它品類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手環是個老東西了,后來又弄了電源、路由器、空氣凈化器、小米近來的新品推出速度很快。
手機、平板、電視機,那是當今所謂智能設備的老三樣。
其它品類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手環是個老東西了,后來又弄了電源、路由器、空氣凈化器、攝像機等,最新的東西是插線板。
小米以蘋果為師,雷軍甚至有“雷布斯”的稱號,但在品類擴充上,小米顯然比它的師傅更激進些,更重要的差別是,價格路線從來不走蘋果般的高端,基本上以“價廉物美”取勝。比如說,讓小米成為中國手機出貨量的一線品牌,低價的紅米,立下了汗馬功勞。
小米用投資的方式來推動新品的擴張,比如那款攝像機,名字叫“小蟻”,我碰巧和這家位于上海的公司老大還有些小交情。這家公司原來的品名叫“ants”,大致是去年就開始全力投入的,當時他們就已經獲得了小米的投資。這個產品的目標可能是要力圖成為中國的GoPro。
利用投資,進行品類擴充,這樣的布局,雷軍稱之為:小米生態。
凡客的陳年在總結自己的教訓時說,雷軍建議他專注于一件事,于是最終凡客收縮,全力做一件事:襯衫。
但雷軍在給陳年這樣建議的時候,在大幅擴充他的品類——主要用投資的方式。小米的勢力甚至進入到了房地產和家裝市場中。不過,房地產和家裝是順為投的,雷軍是順為的LP,有機構化的雷軍這個說法。
看上去一點也不專注的樣子。
小米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這個神話里有兩點屬于奇跡式的:
其一,它的價值增長速度,這個人所共知。0到100億美元,三年,然后又到400-500億美元。
其二,如此高的增長情況下,它的營銷費用并不多。
去年華爾街日報披露說,“小米2013年銷售和營銷費用僅有8.76億人民幣,約占總營收的3.2%,2012年銷售和營銷費用為4.16億元人民幣,約占營收的3.9%�!�。有足夠的理由相信,2014年,這個占比也不會高到哪里去。
包括這兩個奇跡在內的小米神話,有很強的示范效應。要知道,電商在營銷上的高投入,才創造了阿里的凈利潤率甚至超過了主營游戲的騰訊。
很多企業瘋狂學習小米,是有其理由的。老板們不是白癡。
雷軍嘴里的“小米生態”,讓人眼花繚亂的小米品類,和他的專注,究竟有無矛盾?是不是又是商業大佬的煙霧彈?小米有兩個…姑且稱之為“大詞”吧,也說不上什么太大的忽悠。畢竟可以允許理解不同。
第一個大詞:操作系統(OS)
小米喜歡把它的MIUI冠以“系統”的稱號。有時候會直接說“操作系統”�!贿^從來沒說過OS,雖然OS的中文意思就是操作系統。
事實上,中國很多手機廠商喜歡把那個ROM稱之為“操作系統”,比如最近360手機卷土重來,就又放出了“OS”這個大詞。
但MIUI不是操作系統。
迄今為止,中國人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拿出來他們的手機操作系統,連試圖去做操作系統的,都少之又少(不是沒有)。
全球目前還在折騰的手機操作系統有三個:iOS、Android和WP,塞班已經偃旗息鼓,黑莓的BB似乎也半死不活的樣子。
中國手機業的所謂操作系統基本上都是基于Android的ROM,我個人更愿意用“殼”這個稱呼。
就像中國人搗鼓出了很多的瀏覽器的殼并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瀏覽器那樣,中國人在手機操作系統上,一樣在偷天換日地忽悠小白們。
但這個大詞很關鍵,如果不樹立起這個大詞,后面那個大詞就會出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