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廣東省食糖進口主要特點分析
2015/4/15 8: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海關統計,2015年1-2月,廣東省進口食糖5.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4.6%;價值1.3億元人民幣,下降16.8%;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369元,據海關統計,2015年1-2月,廣東省進口食糖5.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4.6%;價值1.3億元人民幣,下降16.8%;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369元,下跌12.8%。
一、2015年1-2月年廣東省食糖進口的主要特點
�。ㄒ唬┦程沁M口減緩。2014年6月以來,廣東省食糖進口量連續6個月同比減少,進入春節消費旺季后食糖進口迅速增加,但隨后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2月當月進口食糖2073噸,大幅減少85.1%。
�。ǘ┖jP特殊監管方式進口為主要貿易方式,加工貿易、一般貿易進口降幅較大。2015年1-2月,廣東省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食糖4.8萬噸,同比增加0.1%,占同期廣東省食糖進口總量的86.8%。同期,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4561噸,減少23.1%,占8.2%;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2800噸,減少33.1%,占5%。
�。ㄈ┟駹I企業進口超9成。2015年1-2月,廣東省民營企業進口食糖5.1萬噸,減少5.1%,占同期廣東省食糖進口總量的92.4%。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口3128噸,減少0.1%,占5.6%;國有企業進口食糖1100噸,增加5.8%,占2%。
(四)進口主要來自巴西。2015年1-2月,廣東省自巴西進口食糖4.8萬噸,減少3%,占同期廣東省食糖進口總量的86.8%。此外,自東盟進口4819噸,減少1.8%,占8.7%,其中自泰國進口4499噸,減少8.4%。
二、近期廣東省食糖進口量價齊跌的主要原因
(一)陳糖擠占國內市場,食糖進口缺乏動力。2014年底,國內現貨市場各大地區新糖已經陸續上市,盡管產糖量有所下降,且春節是消費旺季,但由于銷區中間商陳糖庫存較大,仍以銷售陳糖為主,擠占了較多的新糖市場,食糖進口更加缺少市場。據中糖協簡報數據,2014/15榨季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已累計產糖221.06萬噸,而上一榨季同期產糖304.6萬噸,本榨季全國累計銷售食糖104.95萬噸,累計銷售率47.48%,明顯低于上一榨季同期銷售率53.3%的水平。
(二)國際糖市連續四年供給過剩抑制糖價。本榨季全球糖市仍處于供給過剩區間,預計2015/2016榨季全球食糖供應過剩350萬噸,為連續第五年供應過剩,較國際糖業組織(ISO)此前預估的供應過剩量高出逾兩倍。由于全球食糖供應長期處于過剩狀態,導致食糖價格處于低位徘徊。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ㄒ唬┡漕~外食糖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將更有利于進口秩序維護。2014年10月1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將食糖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目錄,并將配額外食糖進口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自2014年11月1日起執行。該項措施有利于加強進口食糖管理、為維護食糖進口秩序和穩定國內市場起到積極的作用,一旦食糖監測出現異常情況可迅速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對加強配額外進口。
(二)糖業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產業虧損嚴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糖料種植條件差,良種推廣能力落后、機械化水平低,這種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相比國外,國產糖料成本較高成為制約制糖產業的最大硬傷。資料顯示,即便是國內甘蔗生產成本最低的廣西,其畝產仍不及國外一半,巴西等產糖國畝產可達10噸左右,而我國平均只有4噸。目前我國制糖企業散而不強,一些地方競相重復建設原糖加工項目,原糖加工產能嚴重過剩,但產業延伸度不夠。據了解,我國制糖業已經連續3年虧損,去年虧損31億元,預計今年全行業虧損將突破100億元。
�。ㄈ┺r產品目標價格政策暫不擴大,食糖價格調控仍待完善。為促進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4年以來,市場各方人士呼吁盡快啟動食糖目標價格管理,以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由于在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擴大種植范圍的品種和時間表等問題上存在分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決定2015年目標價格政策實施范圍不會擴大,重點工作仍是將現有的大豆和棉花試點組織好、總結好,堅實基礎。食糖仍未列入目標價格管理,“政府蔗”遭遇“市場糖”的矛盾有待進一步化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