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醫生診療制度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
2015/4/21 8:32: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移動健康APP“春雨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不少醫生對自己的職業安全、收入待遇和醫患關系不太滿意,一些醫生因職業環境的變化而萌生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移動健康APP“春雨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不少醫生對自己的職業安全、收入待遇和醫患關系不太滿意,一些醫生因職業環境的變化而萌生了轉行之念。如何破解醫患矛盾,加強醫患之間的信任,讓醫生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價值體現?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
中國青年報
根據我們的調查,雖然有不少醫生對當下的醫療環境有所不滿,但仍有57.6%的受訪醫生愿意從醫。您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胡善聯
一般來說,醫生這一職業還是比較崇高的,從業者的成就感和職業榮譽感還是很強。盡管現在職業環境不太好,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投身醫學行業。環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是整個醫療制度所造成的,現在這些問題也在逐漸改善。
比如,在過去的制度下,患者在三級醫院看病的藥,在下級醫院拿不到,就造成患者總往二級、三級醫院跑,肯定會延長醫生的診療時間。而醫生工作量太大,沒有太多時間和病人交談,醫患關系也會比較緊張。國家現在推行分級診療制度,目的就是使三級醫院醫生解放出來。有些病不必去二級、三級醫院看,就在基層醫院看就可以。同時,現在允許一部分非基本藥物列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供應范圍,只要上下對口,以前經常往三級醫院跑的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可以拿到藥了,而且診療費用便宜,也減少了患者負擔。
但醫患關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0多年下來,已經形成了現在的狀況。你要改革的話,要一步一步把它矯正過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中國青年報
有人認為,在醫保較健全的地方,許多患者把醫療當成消費,存在過度醫療的情況,既浪費資源也降低了就診效率,您怎么看這一問題?
胡善聯
在過去,慢性病的處方時間比較短,醫保有限,每張處方只能限制在100元或150元。而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患有多種疾病,一次掛號只能看一個病,就得經常上醫院開藥。而現在國家已經規定了一些慢性病可以開長處方,至少可以開一個月的藥,就減少了老年患者的就診次數。
但過度醫療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比如患者用了很多藥,有些藥已經是無效或者效果不確切的,但仍在用,醫療費用就上去了。還有一些患者在這個醫院檢查后,到別的醫院還要做重復檢查。盡管已有政策文件規定結果可以互認,減少重復檢查,但各類醫院還是在這樣重復做。
過度醫療與我們目前醫療機構的“以藥養醫”有關,但這不是唯一的因素。這里還有個醫療責任的問題。各種檢查項目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醫院的檢查設備、質量都不一樣。出于醫療安全的考慮,即使患者之前在另一家醫院做過檢查,醫生可能還是不放心,需要復核一下。同時醫生自己也需要自我保護。所以不能把這些醫療行為全都扣上“過度醫療”的帽子。
要讓醫生專業技能的價值有所體現。對醫生的評價就應該以醫生的勞務價值為主,而不是以藥價為主,破解“以藥養醫”的局面�,F在各省市都在研究如何穩妥地提高醫生的勞務價值,提高診察、治療、護理和手術的費用。醫務人員的勞動服務價值將會有所提升。
中國青年報
有患者認為基層醫院診療水平不高,不愿前往就診,同時很多醫生也不愿留在基層醫院。您認為應該如何破解這一困局?
胡善聯
分級診療是我們目前醫改大的方向。這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業務水平,建立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當然水平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提高的,所以現在很多上下級醫療機構之間都有合作協議關系,強調三級醫院醫生要下到基層醫院,而且可以多點執業。利用現有的醫療機構和資源,快速提高基層醫院的水平,獲得患者的信任。
另一方面,要重視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的培養。全科醫生如果都靠規范化的培養,很難一次到位,讓現有的專科醫生加強全科的學習、培養,是目前比較可行的做法。同時,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普通患者對基層醫院的全科醫生模式不太了解,看病總是愿意去三甲醫院。其實全科醫生是健康的“守門人”,是家庭健康的管理者。他們需要分辨出患者有哪方面的健康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要將患者推薦轉診。全科醫生必須是全能的醫學人才,至少要在內科、外科、兒科或一些醫療康復、慢性病的看護中,都有一定的基本技能。
現在有些患者與全科醫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都能將自己的家門鑰匙交給全科醫生,方便他上門看病。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至少可以覆蓋1000~2000個家庭,他對這些家庭都是非常熟悉的,這就很少會發生醫患矛盾的問題。全科醫生是一個非常好的診療制度,有助于改善目前的醫患關系和醫療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