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類健身O2O是否已到風口?
2015/4/23 8:33: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目前的體育運動教練多為駐場形式,用戶與教練之間繞不開運動場館這一環節,導致費用高昂且無法擺脫場地限制,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基于移動互聯網的O2O模式給出了答案。目前的體育運動教練多為駐場形式,用戶與教練之間繞不開運動場館這一環節,導致費用高昂且無法擺脫場地限制,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基于移動互聯網的O2O模式給出了答案。
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體育運動健身行業起步較晚,尚不及美日韓等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也意味著該領域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加大在非醫療服務上的消費以保持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基于移動互聯網O2O模式促使運動行業走向互聯網化。
而運動類O2O產品也開始從初始階段的預約場館服務轉向“去中介化”的一對一式預約教練服務。
通過運動獲得健康和樂趣,是人們堅持走進健身房等運動場所的主要原因。廣義上的健身包括體育運動類和器械類健身運動,相比后者體育運動類健身更加講究技巧性,也更容易在運動中獲得樂趣,因此也更加需要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
目前的體育運動教練多為駐場形式,用戶與教練之間繞不開運動場館這一環節,導致費用高昂且無法擺脫場地限制,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基于移動互聯網的O2O模式給出了答案。
運動類健身O2O是否已到風口?
體育運動類健身O2O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互聯網是否已經具備“顛覆”行業的基礎條件?這是擺在該領域O2O項目啟動前要思考的問題。基于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體育運動類健身行業已經具備互聯網化的條件。
1.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觀念增強、審美標準轉變
全民健身意識的覺醒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直接關系,是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才能夠考慮的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將20%左右的收入用于健身,而隨著國內人均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到體育運動中。與此同時,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也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通過運動獲得健康的觀念愈發受到大眾認可。另外,大眾的審美標準也與過去發生了很大轉變,這一點在娛樂明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幾乎每個男明星都在通過運動刻意塑造出健壯的身材。
2.傳統運動方式已無法滿足個性化的運動需求
限于場館的傳統體育運動方式,運動者需要找到附近的場館,交納高昂的會員費用,而且在教練的選擇上缺少話語權和選擇權,遇到性格和教學方式不適合自己的教練也只得自認倒霉。另外某些運動項目其實沒有必要非得去運動場館,比如羽毛球運動,一些小區等公共場所的運動場地完全可以滿足運動條件,再比如最基礎的跑步運動,相比場館內的跑步機,戶外顯然更加適合,但由于教練無法外出貼身指導陪練的原因,運動者只好被迫走進運動場館。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傳統的局限于運動場館的健身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3.O2O模式發展成熟,用戶消費習慣已養成
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已經習慣用手機搜索本地生活服務,并進行下一步的消費體驗,也就是我們說的“O2O”。目前O2O生活服務場景十分豐富,包含餐飲、零售、旅游、教育甚至房產等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O2O產品也已經走過了教育用戶的階段。對于體育運動健身行業而言,O2O模式下的運動健身服務在價格、課程、教練等方面相對傳統的場館式運動更為透明化和標準化,用戶只需要通過手機預約指定教練并通過在線支付交納費用,便可直接享受指導陪練等服務。
互聯網能解決體育運動健身行業哪些問題?
目前國內市場運動健身O2O應用有很多,且呈現出細分化的發展勢頭。比如專注于跑步運動的“咕咚”,比如健身女王鄭多燕創辦的主打減肥運動的“也瘦網”,再比如專注于體育運動的“初煉”,都是基于O2O模式的運動健身應用。這些應用均有各自的用戶群體,也分別解決了某些“用戶痛點”,那么O2O模式究竟能夠哪些問題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