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P8配置解析:電子墨水屏后蓋讓人耳目一新
2015/4/24 8:33: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華為在倫敦正式發布了P系列旗艦新機——P8和P8Max。相比較前兩天樂視手機的發布會,華為P8來的有些低調,但卻不失氣氛,不過機器一水兒的慣例頂級配置,和P系華為在倫敦正式發布了P系列旗艦新機——P8和P8Max。相比較前兩天樂視手機的發布會,華為P8來的有些低調,但卻不失氣氛,不過機器一水兒的慣例頂級配置,和P系列自P6開始就延續下來的設計語言,使得發布會顯得內容有余,亮點有限。
不過可能連華為也沒想到,在昨天發布會上同時亮相的一款手機配件收獲了全場的掌聲,甚至比余承東演示P8相機功能時還要隆重,而此后,各家媒體的通稿上也基本沒跑了對這款手機配件的報道,這就是配備了4.3寸Eink電子墨水屏的華為P8專屬手機殼。
事實上,這并不是華為自家的產品,而是來自于深圳綠洲奧思科技旗下品牌OAXIS,其實不少人可能對這個牌子有過印象,因為早在前兩年它們就推出過適配iPhone5的電子墨水屏手機套InkCasei5,包括目前最新的iPhone6配套的InkCaseI6也即將發售。不過其正兒八經被手機廠商拿來做官方配件發布,還是頭一次。
電子墨水屏后蓋,是個好主意嗎?
從發布會后網友的態度看,很明顯這個配件非常討喜。它的優勢在于,一方面Eink電子墨水屏能滿足一些喜歡閱讀電子書的用戶的需求,在此之前,使用手機閱讀的話會導致眼睛疲憊,而另外購買一臺Kindle的話又會增加購買與攜帶成本,這款產品的屏幕在保證續航和輕薄的同時,做到了4.3英寸的大小,可能會迎合到不少用戶的心理需求。
其次,它本身是獨立供電的,這意味著它無需占用手機上寸土寸金的電量,而且由于電子墨水屏極其省電的特性,使得它可以將一些重要信息一直顯示在屏幕上,例如天氣、日程、通知、資訊等等,這樣看上去,這款外殼也頗有些穿戴設備的思路,只不過它是依附在手機背面上的,誰說智能可穿戴就一定要穿戴在人身上呢?
而在套上這款外殼之后,華為P8跟去年曾隨普京訪華送給習大大的俄羅斯國禮YotaPhone非常相似,只不過后者是一體式的設計,而P8則是借助于外設。但相比較來說,大部分的用戶可能很難只奔著一塊電子墨水屏,而單獨購買一款在軟件和體驗上都不那么成熟的手機。但如果前者是一款配件的話則會比較容易接受,特別是考慮到,在“酷”的屬性方面,以及第二屏的體驗上,二者之間也基本沒有差距。
手機本身難開拓,外設生意漸火
手機做的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多都是趨勢,但我們看到很多手機已經沒法子再拿出什么亮點了,這也就是為何三星的雙面曲屏手機能如此讓行業興奮的原因,但在真正的柔性屏技術,以及一些其它的科技走向量產之前,智能手機只能逐步走向趨同化。
這也是令很多廠商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對于高端產品來說,這種尷尬就意味著打不出差異化的招式,很難保證不被擁有著天生優勢的iPhone而碾壓。而外設就是這種壓力之下的一條出路,一方面它不會干擾手機本身的設計語言或硬件配置,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與手機形成協同體驗。
典型的一點代表就是穿戴設備,像小米就給手環加入了解鎖和支付功能,而華為在今年年初發布的Talkband則采用了可拆卸設計,其穿戴模塊拆下來就是可以接打電話的藍牙耳機——在穿戴設備本身行業并不明朗之前,緊靠手機本就已經是一個行業的共識。
但外設并不止于穿戴設備,穿戴設備的理想也不僅僅是一個外設而已,這就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普通產物開始尋找和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帶來一些交互體驗甚至是輕智能化的功能,例如P8上的Eink電子墨水屏手機殼、還有同樣被華為率先應用在榮耀手機上的“靈犀一指”智能貼膜,以及更早的脫胎于耳機孔防塵塞的小米米鍵等等,都是實例。
而這種趨勢的好處在于,它一方面滿足了用戶對于外設產品天然的需求,例如國人始終放不下的貼膜戴套的情結,同時又基于產品自身的特性,打造出了更進一步的互動感受,也許它并不凸顯,但正是對于細節方面的打磨,讓原本已經疲憊的用戶感官,還有清一色大差不差的機器與體驗,多了一些潛在的亮點。
對產業鏈來說,這有何意義
可以想見的是,在P8之后,會有很多廠商也推出類似的保護殼,而這對于整個手機配件行業來說,則可能是一次大變革的開始。
在此之前,琳瑯滿目的手機殼和價格不一的貼膜,都具備成本低、利潤高、規模大的優勢,但很長時間內它們只是流于裝飾或保護作用,即便對于用戶來說是個剛需,但由于功能相對隱性,使其非常缺乏存在感,產業鏈也一直處于大走量、掙快錢的狀態。
但隨著智能手機本身在材質和設計上的突破,使其本身具有了越來越高的功能性和美觀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用戶對于材質和設計關注的同時,同時也減輕了用戶對手機的保護與裝飾需求,雖然這種變化是循序漸進的,但對于配件行業來說,當下已經有了足夠的警示。
而擺在廠商面前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生產單純裝飾和保護作用的配件,然后在行業變革之后關門大吉;要么就是讓其功能化,甚至是智能化,以智能硬件的身份切入到市場里去,以維持更久的企業生命和追求更大化的品牌價值——而這里面該如何選擇,基本是毫無疑問的。
這也讓我們有理由開始期待,未來一些普通的手機配件,將可能成為用戶個人智能體驗當中的一環,甚至是成為無縫智能體驗的重要節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