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小米/樂視/蘋果三大生態系統對比
2015/4/28 8:34: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蘋果利用iPhone、iPad、iTunes等產品形成封閉系統,通過硬件產品帶動iTunes內容消費,獲得長期收益;2.蘋果精簡的業務線更易形成閉源生態,研究結論:
1.蘋果利用iPhone、iPad、iTunes等產品形成封閉系統,通過硬件產品帶動iTunes內容消費,獲得長期收益;
2.蘋果精簡的業務線更易形成閉源生態,索尼因為業務線太龐雜導致打通的成本增加,最終難以形成統一生態;
3.基于開源安卓的小米、樂視難以像蘋果一樣形成封閉系統,它們的收入更多地依靠硬件來驅動。因此小米和樂視都在積極投資內容和硬件開發,以此獲取更多收益。
序·它們正在復制“蘋果模式”
蘋果2015財年Q1財報顯示,蘋果該季度共營收749億美元,其中硬件收入617億美元,iTunes代表的服務營收為48億美元。軟硬件在蘋果營收中的占比達到96%以上,蘋果軟硬件一體的統一生態展現出驚人的商業價值。
國內有不少科技公司同樣在施行這套商業模式。除了已經走在路上的小米,樂視在一周前的手機發布會上同樣宣布將建設由手機、汽車、電視共同組合而成的自有生態系統。而在硬件產品之外,兩家公司在內容、電商以及與手機相關的移動服務上同樣投入巨資。
一·小米生態:你肯定想不到它竟投了那么多公司
小米創建時,雷軍最初為它設計了“鐵人三項”的戰略,即通過手機、MIUI、米聊來分別打通移動市場的硬件、軟件和社交服務,從而實現統一體驗。
但預期戰略趕不上市場變化。“鐵人三項”公布不到5年,米聊和MIUI所在的市場先后被對手占據。小米去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米聊用戶數為7000萬,但微信去年的月活用戶就已突破5億。MIUI的情況同樣不樂觀。刷機精靈去年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新蜂ROM超越MIUI成為2014年刷機量最多的第三方系統。
小米創立時制定的鐵人三項戰略沒能齊頭并進,手機成為小米絕對的核心。在這種背景下,小米在積極地圍繞手機展開戰略布局,豐富音視頻、游戲、閱讀等多項內容生態,同時布局智能家居、移動電商,另外還對內容制作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展開投資。
1.內容體系
–視頻:2014年11月,小米及順為資本以18億人民幣入股愛奇藝,成為愛奇藝第二大股東。同一月,小米向優酷土豆注資千萬美元,優酷土豆的自制內容未來將出現在小米的硬件終端。更早之前,雷軍個人還參與投資影視制作公司華策影視。
–音樂:2012年8月,小米與百度音樂達成內容合作;2015年1月,小米及雷軍個人的順為資本投資移動電臺應用荔枝FM,后者未來會與MIUI深度整合。
–游戲:2014年2月,小米向游戲公司西山居注資2000萬美元,獲得4.7%的股權。此外,小米還持有游戲開發公司掌趣科技的若干股份。
–閱讀:2012年11月,小米全資收購多看,后者并入小米成為小米的電子閱讀業務。2013年10月,小米推出“小米小說”,進入網絡文學市場。
2.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
2014年12月,小米以12.66億元人民幣入股家電廠商美的,獲得美的1.29%股份。除此之外,小米還先后投資小蟻科技、智米科技、九安醫療等公司,分別推出攝像頭、空氣凈化器、血壓計等設備。
2014年1月,小米及順為資本投資華米科技,后者在同年7月推出小米手環;2014年12月,小米投資美國可穿戴設備制造商Misfit。
3.投資的上市企業
2014年3月,小米投資迅雷,隨后通過多次購股,成為迅雷最大股東。今年4月,迅雷出售視頻業務迅雷看看,未來重點移動業務和“水晶項目”。
2014年4月,小米2000萬美元投資獵豹,后者擁有出色的移動和海外資源。獵豹2014財年Q4財報顯示,移動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8%,海外收入占比為24%。
2014年9月,小米2500美元入股“九安醫療”,獲得20%股份。
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向金山投資10億美元,未來重點發展金山云服務。
更早之前,雷軍還曾參與投資YY語音母公司歡聚時代。據歡聚時代2013年2月向美國SEC遞交的文件顯示,雷軍持股已超過歡聚時代創始人李學凌,成為公司最大股東。
互聯網金融。2014年9月,小米及順為資金分別投資P2P網貸公司積木盒子,積木盒子在12月打通對小米賬戶的對接,用戶可以用小米賬號直接登錄。此外,小米和順為還又分別投資信用風險技術公司合道融通以及P2P信貸公司草根投資。
4.投資的生活消費服務
2013年7月,順為對在線家政服務“阿姨幫”進行天使投資。
2013年,小米投資商用WiFi提供商邁外迪。
2014年8月,小米投資電話號碼數據庫“電話幫”,后者數據庫已整合入小米手機。
2014年9月,小米與順為同時投資網絡外賣平臺“我有外賣”。
5.投資的其它服務
–電商:2007年,雷軍投資凡客;2011年投資移動電商“口袋購物”進行天使投資。另外還曾投資輕奢電商“尚品網”、移動電商解決方案公司“耶客網”等。
–在線醫療:更早之前,順為資本還曾投資醫療網站“好大夫在線”,也曾在2013年聯合DCM投資醫療網站丁香園。
–在線教育:2013年12月,順為資本投資英語學習網站51Talk。順為還參與投資一起作業網、好外教、Babybus。
–出行交通:2011年8月,順為資本對哈哈拼車進行天使投資;2014年12月,順為資本投資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
除了以上領域,小米及雷軍個人還曾參與投資房產酒店、旅游、廣告營銷、基礎設施服務等多種類型的公司。
二·樂視生態:不只有宣傳的手機、電視和汽車
1.內容體系
–視頻:主營視頻業務的樂視網于2010年在國內上市,2014年全年財報顯示,樂視網去年營收68.2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億元。2011年,樂視控股子公司樂視影業成立,2014年9月宣稱B輪融資3.4億元,估值48億;2013年10月,樂視以9億人民幣全資收購影視制作公司花兒影視,同時購買樂視新媒體99.5%股權。
–音樂:2015年3月,樂視音樂成立,股權歸樂視網所有。
–體育:2014年12月,樂視體育從樂視網拆出獨立運營,其中樂視持股60%,樂視控股15%。2015年4月,樂視體育推出首款智能自行車。
2.樂視致新和云服務
–樂視致新:樂視致新的業務包括電視、電視盒子以及對應的銷售平臺樂視商城。樂視2014年全年財報顯示,硬件終端是樂視去年收入最高的業務。
–云服務:樂視云服務在2014年1月成立,其中樂視網持股60%,樂視控股持股40%。
3.其它業務
–樂視電商:包括樂生活和網酒網,均由樂視控股全資持股。
–樂視財富:樂視全資持股。
–樂視汽車;樂視控股持股。
–其他業務:地產宏城鑫泰置業及西貝爾通信,后者于2007年在新加坡上市。
三·小米、樂視表面學蘋果,卻更像索尼
iPhone起初只能在iTunesStore下載音樂和視頻,但在2008年7月,蘋果推出了革命性的AppStore,iPhone用戶可以通過它來購買游戲和應用。AppStore產生的收入由蘋果和應用開發者三七分成。
AppStore補齊了蘋果生態鏈中的應用程序短板,加上2010年iPad發布時推出的iBookStore,蘋果成功地形成一個由音樂、視頻、圖書、游戲&應用構成的內容系統。2010年6月,革命性的iPhone4發布,上市前三天便賣出170萬臺。2010年,蘋果共售出3999萬臺iPhone,幾乎是一年前的兩倍。
iTunes的營收隨之水漲船高。2010年,iTunes及iPod周邊為蘋果帶來49.4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2.3%。2011年,隨著iPhone、iPad的全面鋪貨以及白色版iPhone上市,蘋果生態迎來爆發。iTunes及iPod周邊在2011年為蘋果創收93.7億美元,增幅高達89.7%。
盡管近幾年受到流媒體的沖擊,蘋果音樂下載業務的營收有所下滑,但iTunes的整體收入依舊以每年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長。iTunes生態保持高速增長的原因在于蘋果圍繞硬件打造出來的封閉生態。它一方面將iPhone、iPad、iTunes創造的巨大效益盡歸己有,另一方面又促使用戶購買更多硬件產品來獲得封閉生態帶來的優質體驗。
Asymco分析師霍雷斯?德迪尤(HoraceDediu)2012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半數以上的iPhone購買者是由之前的iPhone用戶轉化為來。iPhone+iTunes的生態壁壘培養出忠誠度極高的用戶,進而獲得高比例的重復購買率。
蘋果只專注于少量硬件,軟硬件整合中的不可控因素被盡可能地降低,閉源生態更易實現。相比之下,同樣試圖打造統一生態的索尼,因為業務線龐雜而慘遭失敗。回顧索尼過去三年的財務表現,即便是施行“一個索尼的”統一戰略,索尼不同部門依舊各自為政,設備收入逐年下降。今年3月,索尼CEO平井一夫發布新的三年重振計劃,宣布將以利潤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給予各個業務線“更大的自主權”。“一個索尼”戰略就此宣告失敗。
對于基于安卓系統的科技公司來說,統一生態的挑戰不僅在于不同業務線的整合,開源的安卓同樣是打造閉合生態的巨大挑戰。而小米、樂視在生態系統上的廣泛布局,并沒有踐行蘋果的道路,反而有成為下一個“索尼大軍”的可能——好在比起索尼多年來形成的繁雜產品壁壘,小米和樂視還有機會對整個硬件布局做更好的梳理。
目前這兩家中國公司更多還是依靠硬件來驅動收入。《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披露的內部文件顯示,小米2013年的全年營收中,手機收入占94%,移動游戲等增值服務的營收僅占1%。樂視的結構要好一些,但2014年全年財報顯示,終端業務占整體收入的40.2%,是樂視去年營收的最大來源。
這種背景下,小米、樂視重資投入內容生產和硬件開發就顯得情有可原。獨占的音視頻資源有利于發展增值服務和分銷版權,補齊應用收入的短板;硬件產品則可以延展銷售鏈,通過手機電視等設備帶動新硬件的銷售,從而獲得更多回報。
眼下的問題是,智能手機紅利正在逐漸消失。IDC在去年年底的報告中預測,未來四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速將開始放緩,手機利潤率將大幅降低——因此接下來的四年無疑是個重要的轉變期。蘋果目前正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和銷售蘋果手表,以此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作為“蘋果模式”的踐行者,小米樂視未來又該如何應對行業轉變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