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下快遞企業的喜與憂分析
2015/4/30 8:32: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明確提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這驗證了《愿景與行動》發布之前,外界對“一帶一路”將對跨境電商發展帶來重大利好的揣測。從20電商的一舉一動總會牽動下游快遞企業的神經。
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明確提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這驗證了《愿景與行動》發布之前,外界對“一帶一路”將對跨境電商發展帶來重大利好的揣測。
從2014年開始,阿里、京東、1號店、亞馬遜等電商企業紛紛布局跨境電商業務。國內快遞企業也積極布局跨境電商快遞業務。國內一家大型快遞企業負責跨境業務的副總裁劉良(化名),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的下一個藍海就是跨境電商”觀點在業界已經達成共識。
“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放大了跨境電商市場空間,也有益于逐步破解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的政策等瓶頸問題。業界人士田學軍告訴《現代物流報》記者,“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快遞企業來說,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現實骨感
“‘一帶一路’對促進快遞市場繁榮發展,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不過,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肯定“一帶一路”對快遞業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提醒快遞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徐勇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政策紅利有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徐勇解釋說,首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需要一定的時間;其次,“一帶一路”的寬度有多大還不能確定;再則,“一帶一路”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累積的過程。
徐勇的擔心不無道理。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從電商到快遞物流行業,都將跨境電商視為新的發展機遇,而強勁的增長勢頭似乎也在回應著各界的關注與期待。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助推下,讓人們對跨境電商市場和內陸地區快遞市場的信心進一步增加。然而,至少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需求沒得到完全釋放。
“‘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隨著貿易性質和主體的調整,快遞會隨之而蓬勃發展,但是需求的釋求還需要一個過程。”中通速遞華北區總經理特別助理司立垚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徐勇預計,這個過程至少需要3年。
以下一組數據則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觀點。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申通的國際件最高峰日均超過4萬單。換算成全年的訂單規模為1460萬單。而2014年申通日均訂單量達到800萬單。也就是說,申通全年的國際包裹量不到申通國內日訂單量的兩倍。
布局有道
“快遞企業都意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巨大的物流需求潛力,但是業務量并沒有預期中的那么樂觀。”田學軍分析稱,傳統的像西歐、美國等傳統國際市場,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支持。但是俄羅斯等國家消費能力與前者有一定差距。
如果說田學軍是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分析國際需求的“低迷”,而劉良則是站在快遞企業的立場。他告訴記者,“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整合。快遞是服務產業。其本質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滿足需求的服務。他們會根據國家的布局,加強在基礎建設,IT建設、儲運能力,包括人員,以及配套技能的投入,逐步地推進。但是目前來講,還是處于蓄勢之中,還沒有完全展開。
司立垚與劉良的觀點有些類似。司立垚指出,快遞企業圍繞“一帶一路”有很多實質性的舉措,但是還不能上升到戰略的高度。而且企業是否具有這種布局的能力,取決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和戰略。布局“一帶一路”要與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發展實力吻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