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上市鋼企業績兩極分化 新常態需要新思路
2015/5/1 8:34: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河北鋼鐵榮登鋼鐵業“增長王”,凈利潤同比暴漲500.1%;八一鋼鐵成為“虧損王”。雖然“噸鋼利潤不如一顆白菜”早已是很多鋼鐵業內人士慣常的自嘲,不過,隨著各家河北鋼鐵榮登鋼鐵業“增長王”,凈利潤同比暴漲500.1%;八一鋼鐵成為“虧損王”。
雖然“噸鋼利潤不如一顆白菜”早已是很多鋼鐵業內人士慣常的自嘲,不過,隨著各家鋼企為突圍行業寒冬各展其能,即便是“賣白菜”也賣出了不同的業績。這種業績的兩極分化在上市鋼企2014年的年報中表現得已經非常明顯。
截至昨日,兩市33家上市鋼企的2014年年報全部發布完畢,實現凈利潤增長的有14家,河北鋼鐵為其中的佼佼者,增長幅度高達500.1%,扭虧實現正的凈利潤6.97億元;其余19家實現凈利潤下滑,八一鋼鐵甚至大跌6195.4%,巨虧20.35億元。
“在疲軟的鋼鐵大環境下,想要制勝,要看兩個要素,第一,成本。第二,產品的競爭力。”昨日,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其看來,這也正是造成當下上市鋼企業績分化的關鍵原因,而以后,“(這種分化)估計會越來越嚴重。”
鋼企去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共有7家上市鋼企凈利潤同比增長在100%以上,分別是河北鋼鐵、新鋼股份、南鋼股份、武鋼股份、撫順特鋼、重慶鋼鐵和酒鋼宏興。
拿業績大翻身的河北鋼鐵來說,公司表示,一年來,公司圍繞實現全年目標,牢牢把握剛性的資金管控這條主線,突出抓好止血保鏈,著力推進思想觀念轉變、體制機制改革和經營模式創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改進和提升。其中,資金剛性管控效果顯著,已逐步建立低資金保障、低成本支撐的生產經營新模式,生鐵、煉鋼、軋鋼工序成本均同比降幅超過10%;下大力解決“以高價物料生產低端產品”的突出問題,實施原料結構優化降低成本。
此外,從創造的凈利潤額度來看,素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寶鋼股份依然一枝獨秀,2014年實現凈利潤57.92億元,比其他32家上市鋼企凈利潤之和還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山東鋼鐵、凌鋼股份、韶鋼松山和八一鋼鐵,業績分別下滑983.4%、1,032.6%、1,468.2%及6,195.4%;虧損額度分別為13.98億元、7.12億元、13.88億元和20.35億元。
對于八一鋼鐵為何會成為去年上市鋼企中的“虧損王”,長江證券在此前的報告中表示:一是作為新疆地區最大建筑材鋼企,公司長材占比超過50%,而2014年地產與基建景氣度下滑,加劇了公司經營壓力;二是隨著疆內鋼鐵產能不斷投放,公司原有地域優勢逐漸消失;三是公司身處內地,在進口礦價格大幅下跌之中受益程度較小。此外,子公司南疆鋼鐵投產使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及受鋼價下跌影響,公司期末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也是2014年公司虧損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萬億元債務仍壓頂
對于整個鋼鐵行業來說,一邊是辛辛苦苦“賣白菜”,另一邊卻是背負的債務不降反增,忙碌一年到頭來還是為銀行“打工”。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去年末,兩市33家上市鋼企合計負債規模為10216.3億元,在上年10215.5億元的基礎上繼續小幅上升。如果以這33家上市鋼企合計15445.5億元的總資產規模計算,平均資產負債表率高達66.13%。而若觀察單個企業,個別鋼企的資產負債率則更是驚人。在33家上市鋼企中,有17家資產負債率超過70%,6家超過80%,而八一鋼鐵甚至高達92.46%。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