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聯合造車:成車企與與IT企業聯盟新掘金點
2015/5/5 8:33: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未來我們要生產什么樣的汽車賣給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流行元素的更迭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且車市競爭激烈,如果還要靠運氣去搏或者賭一款車,一旦失敗,承擔的風險未來我們要生產什么樣的汽車賣給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流行元素的更迭速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且車市競爭激烈,如果還要靠運氣去搏或者賭一款車,一旦失敗,承擔的風險將是巨大的,無論是十億級的研發投入,還是數年的時間成本。如果繼續走完全依靠工程師、設計師和車企高管們直覺和經驗的路子,就顯得有些out了。
“互聯網”的思路給車企的數據調研帶來了新的契機,而且數據調研樣本量是傳統調研樣本量的百倍、千倍,同時,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相較于外包的線下調研方式更為準確、便捷。2015上海車展前夕,長安汽車和汽車之家達成戰略合作,二者宣布將在新平臺搭建、產品優化以及產品開發上展開跨界合作,建立起利用大數據造車的未來商業模式,打造一款令用戶具有參與感的汽車。
長安汽車和汽車之家是首個宣布要用大數據造車的戰略組合,而此前紛紛加入“互聯網汽車”熱潮的眾多車企與IT企業,其合作大多也涵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更好地造車的內容。比如上汽和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未來也會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汽車,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配置等各種個性化需求。
在一些自主品牌人士看來,國內車企產品策略更為靈活,而且國內互聯網應用,特別是電商方面已經超越了國外,能否實現“互聯網”、快速建立起大數據造車模式,將決定中國自主品牌未來5-10年能否超車合資品牌。
誕生背景:訴求與浪費
“我們在線下做數據調研的時候,消費者往往是希望配置越高越好,而經銷商希望定價越便宜越好。配置越多價格就越高,新車搭載哪些配置有時非常難抉擇,如何實現廠家成本和消費者訴求之間的平衡非常考驗市場團隊的判斷力。”多位自主車企人士與經濟觀察報記者交流時吐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