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汽車消費者和購車決策趨勢分析
2015/5/6 8:33: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凱絡中國最近發布了《汽車消費者和購車決策過程的轉變》研究報告。通過對中國大陸88個城市,共計66000個樣本的消費者調研,他們發現近幾年,汽車消費者及其購車決有錢就會放肆,但沒錢就是克制。
凱絡中國最近發布了《汽車消費者和購車決策過程的轉變》研究報告。通過對中國大陸88個城市,共計66000個樣本的消費者調研,他們發現近幾年,汽車消費者及其購車決策過程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轉變。
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汽車已經從過去的奢侈品變成了家庭必需品。2011年,購買一輛車平均需要花費1.58倍的家庭年均收入,這一數字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1.46倍。隨著購車相對費用不斷降低,汽車保有量已從2011年的19.9%增至24.5%。
人們對汽車的需求也從簡單的交通工具變得多樣化。這表現為傳統轎車的占比逐年下降,SUV和MPV成為人們的新寵。
人們在衡量一輛車時,考慮的因素也從“性能好不好”變成更多對價值、體驗的抽象化需求。品牌、價格的重要程度正在降低,越來越少人會在購買前進行徹底的考察。相反,人們越來越看重客戶服務、獨特性、口碑等情感因素。可以說,消費者的購車決策過程變得越來越“不理性”。
在決策過程中,不同媒體會在各階段影響你。在需求產生階段,傳統媒體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也是為什么,你經常看到電視和雜志上大量的汽車廣告。
而數字媒體和銷售渠道對最終做出購買決定更重要。
首次購車的消費者通常會經歷漫長的考(jiu)慮(jie)過程,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搜集和研究資料,分析各種車型的性能指標。
相比之下,有經驗的買主做決定的速度要快得多。他們不會再拘泥于資料研究,而是花時間親自試駕,根據體驗來決定是否購買。除了因為對汽車更了解,另一個原因是再購車主的支付能力通常更強(有錢),用于評估的耐心下降(任性)。
不知道我們的讀者里有多少屬于這一群體,請自動對號入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