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戰快遞“最后一公里” 智能快遞柜吸引第三方進入
2015/5/7 8:35: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如何破解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目前,快遞公司、電商企業等近百家企業都在“跑馬圈地”,紛紛在社區以及校園布局智能快遞柜,以期在決戰“最后一公里”的戰役中獲如何破解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目前,快遞公司、電商企業等近百家企業都在“跑馬圈地”,紛紛在社區以及校園布局智能快遞柜,以期在決戰“最后一公里”的戰役中獲得商機。但業內人士表示,智能快遞柜只能說是一種探索,盈利模式依然模糊不清。
4月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宿舍樓下,研究生唐穎在智能快遞柜的屏幕上輸入取件密碼后,一個箱子“砰”的一聲自動打開,她迅速將包裹取走,然后關上了箱子。
“以前有事不在學校的時候,快遞來了沒法取,只能讓快遞員第二天再送來,但現在有了智能快遞柜,就可以在自己空閑時取了,很方便。”唐穎說。
智能快遞柜運營商北京安杰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智能快遞柜可以代替市民收取快遞,在方便市民的同時,還可提高快遞企業的一次投遞成功率,一舉多得。”
申通、順豐等快遞企業,京東等電商企業都希望通過智能快遞柜破解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快遞和電商企業布局智能快遞柜,是為了解決自身的‘痛點’,但各家快遞和電商企業投放,都是自己用,很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也正因此,智能快遞柜也吸引了第三方的進入。
廈門如意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慈斌對記者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導致全國快遞郵件數量劇增,這給智能快遞柜提供了豐厚的發展土壤。而快遞公司的激烈競爭,已難以盈利,減少人力成本是個大趨勢,這是智能快遞柜的商機所在。”
丁慈斌說:“目前智能快遞柜的盈利模式主要是賺快遞公司的錢,每單快件,從中抽取0.2元到1元的分成。當超過24小時之后,則會向用戶收取每天1~3元的超時費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