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社會辦醫門檻準入放寬 鼓勵醫師多點執業
2015/5/16 8:32: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實施方案》提出,將在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等八個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并取得突破。到2017年,我市將完成國家和省明《實施方案》提出,將在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等八個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并取得突破。到2017年,我市將完成國家和省明確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現代醫療衛生體系。此次醫改試點,將對蘇城百姓看病就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醫改8個方面
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
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健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
著力構建分級診療制度
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實施智慧醫療戰略
藥品價格將降低
2017年公立醫院藥占比降到30%以下
【改革方向】到2015年底,全市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以藥養醫。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占比降低到30%以下。
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藥價加成產生的費用必將分攤到患者頭上,造成藥價虛高和看病貴。
2013年底,我市各縣級市和吳江區已全部實施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開展醫藥價格綜合改革、落實政府財政投入政策,全面取消了藥品加成。
此次醫改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公立醫院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以破除以藥補醫為關鍵,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藥品采購、機構編制、人事社保、收入分配、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并同步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此,將構建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取消藥品加成,由此造成的收入減少通過調整服務價格、政府補助、醫院降本增效予以補償。到2015年底,全市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以藥養醫。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綜合考慮政府投入水平、醫保支付能力、群眾就醫負擔等因素,完善公立醫院價格綜合改革政策。有序解決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性矛盾,合理降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占比降低到30%以下。
看小病不用再擠大醫院
提高基層報銷比例和診療水平
【改革方向】努力構建分級診療新型醫療服務模式,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卻門可羅雀,醫療資源的冷熱不均,客觀上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難。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是緩解看病難的辦法之一,提高基層就醫報銷比例、充實基層衛生人才是分級診療得以實現的保障。
《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人社部門制定與之相配套醫保支付和結算政策,發揮醫保杠桿作用,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制度,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拉開不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間的報銷比例差距,引導建立合理的就醫流向。探索建立逐級轉診制度,對按規范從基層辦理轉診的,實行差別化的醫保結算政策;對符合下轉指征轉至基層治療、康復的,提高報銷比例。實行醫保定點單位和藥品目錄的分級管理及動態調整,提高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在基層的首診率。
社區基層醫院的硬件設施容易提高,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卻是一個長期的難點問題。在昨天召開的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動員大會上,省醫改辦主任、省衛計委主任王詠紅提出,要改變當前好醫生集中在大醫院、基層機構缺乏優質醫生的“倒三角”結構,讓更多人才充實到基層衛生機構,形成“金字塔”結構。
《實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實醫師晉升職稱前到基層服務的政策,積極采取雙向轉診、衛生支基、專家進社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多種措施,推進衛生技術人才向基層流動。還將探索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出臺專項激勵政策,充實基層人才隊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