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規(guī)模:小米與愛立信差距顯著后者數倍于前者
2015/5/16 8:33:25 來源:中國產業(yè)發(fā)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文/李俊慧“5月21日”。這恐怕是除“4月8日”之外,今年對小米最為重要的日子之一了。根據此前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發(fā)出的文件,愛立信訴小米專利侵權案將于今年5月文/李俊慧
“5月21日”。
這恐怕是除“4月8日”之外,今年對小米最為重要的日子之一了。
根據此前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發(fā)出的文件,愛立信訴小米專利侵權案將于今年5月21日開庭。
如今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僅剩不足十天了。這場始于2014年12月5日的專利糾紛,在經過長達半年的“你來我往聲明與反聲明”之后,將迎來真正的對決。
此前,在談及與小米這場的專利較量時,愛立信首席官知識產權官KasimAfalahi曾公開表示,愛立信有信心贏得訴訟。
由此可見,雖然愛立信高管雖未明言,但是其言下之意已表達出“小米必敗”的含義。那么,愛立信敢言“必勝”或小米必敗的信心或底氣從何而來?
用愛立信首席官知識產權官KasimAfalahi話說,那就是“因為愛立信在專利訴訟中從未有過敗訴記錄�!�
事實上,愛立信在過往專利侵權訴訟中,之所以從未有“敗訴”的成績,究其原因,主要是愛立信有扎實的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積累。
反觀小米,除去繳納巨額保證金外,先是在當地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隨后又宣稱獲得印度“地頭蛇”塔塔集團名譽董事長的投資。小米在向外界展示肌肉的同時,也不忘“抱大腿”。
而回歸到這場由專利引發(fā)的PK中,將要與愛立信進行專利對決的小米,到底差愛立信多少個專利呢?
我們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從專利數量、專利結構、專利傾向及申請時間分布等多個維度,詳細愛立信和小米各自的專利“家底”,或許就能明白愛立信的“自信”何來了。
專利規(guī)模:小米與愛立信差距顯著后者數倍于前者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在專利可檢索總量方面,愛立信是小米的2.7倍;在發(fā)明公布數上,愛立信是小米的1.5倍;在發(fā)明授權數上,愛立信是小米的45.3倍;在實用新型專利數上,小米是愛立信的6.4倍;而在外觀設計專利數上,愛立信是小米的2.3倍。
簡單說,小米僅在實用新型專利上領先于愛立信,在專利檢索總量、發(fā)明授權以及外觀設計方面,愛立信是小米的數倍至數十倍不等。
需要說明的是,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愛立信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龐大“公司戰(zhàn)艦”,其中,名下持有專利的公司主體高達40余家,其中,大多數專利主要由瑞典愛立信有限公司、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有限公司、索尼愛立信移動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愛立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愛立信通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持有。
專利結構:小米發(fā)明專利堡壘亟待加強
眾所周知,三大專利類型中,技術“含金量”從高到低依序為: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此外,此“含金量”排序也是專利授權難易程度的體現。
具體來說,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對發(fā)明申請的“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有很高要求,而外觀設計專利則強調的“可明顯區(qū)別”,也就是“不重樣”。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專利制度中設立“實用新型”,有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目的在于鼓勵低成本、研制周期短的小發(fā)明的創(chuàng)造,更快的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事實上,歐美等大多數國家,并未單獨設立“實用新型”專利,因此,包括高通、安立信等在內的國際專利巨頭的專利布局中,很少涉及實用新型專利。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已獲得的授權專利中,在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上的布局,愛立信的比例依序是:85%、1%、14%。而小米的比例依序是:15%、37%、48%。
顯然,從專利結構上來看,愛立信重視發(fā)明專利布局,小米強于外觀設計。小米這種“輕發(fā)明、重外觀”的專利結構,使得小米總體的專利“防御能力”十分有限,根本經不起手機專利巨頭們的“專利拷打”。
應對策略:自主研發(fā)、專利收購兩手都要“硬”
過去半年時間,小米在專利上的“短板”已經有所改善。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同去年10月相比,小米的專利檢索總量上升了50%,發(fā)明授權數增長了2.2倍,外觀設計也大幅提升了56%。
此前小米副總裁林斌曾表示,“2015年,小米的目標是2000件,2016年則是翻倍4000件,2017年再翻倍達到8000件,這些全部都是專利發(fā)明,并不包括外觀專利”。
誠如前述,雖然小米正在通過加大自主研發(fā)力度去“追趕”手機專利巨頭們,但是,由于專利審查授權周期較長,小米與巨頭們的專利差距并沒有被大幅縮小。
事實上,同為智能手機廠商代表,HTC的很多做法或教訓應該值得小米汲取和借鑒。首先,從專利結構來看,HTC在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比例依序為:74%、9%、17%。與愛立信的專利結構總體十分相仿。
其次,從應對策略來說,HTC在做好自身專利研發(fā)的同時,也積極采取收購的方式,豐富自己的專利“武器庫”。
事實上,代工起家的HTC,剛開始也沒有太多專利,直到2010年和蘋果開打專利戰(zhàn)的時候,才發(fā)現“手中無糧、心頭必慌”,除了自身加強申請專利,更是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積極收購專利。
2011年4月,也就是HTC與蘋果專利“拉鋸戰(zhàn)”一年后,HTC花費7500萬美元從美國ADCTelecommunications獲得超過80項4GLTE專利,確保有能力在美國市場面對競爭,并在同年7月以3億美元代價并購S3Graphics公司,獲得后者235件授權專利及申請中專利,取得繪圖處理關鍵技術,進一步強化和蘋果進行談判的籌碼。
顯然,對小米來說,要應對包括愛立信等在手機專利巨頭的“專利壓制”,僅靠自主研發(fā)是不夠的,也需要考慮通過收購的方式強化自己的專利“實力”。
而回到這場與愛立信在印度市場的這場對決,不論是通過加強自研發(fā),還是收購,可能都“遠水難解近渴”。
對小米來說,如果庫存壓力不大的話,或許可使用“拖字訣”,拉長訴訟周期,盡快完成舊款機型出貨,以期為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機型鋪路或讓道;如果庫存壓力較大的話,那么,就需要盡快與愛立信達成和解,否則,戰(zhàn)線拉的越長,可能會給自己額外增加很多耗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0余家大型食品企業(yè)公開倡議:不使用“零添加”等用語
- 教育部:建立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tǒng)籌調配機制
- 來西雙版納,感受入境游熱度持續(xù)攀升
- 國際商貿人士感受山水慢生活 打造“國際商貿+生態(tài)觀光”文旅發(fā)展新模式
- 國內機械工業(yè)高新技術企業(yè)500強排名:揭示行業(yè)發(fā)展新格局
- 太原晉善建設工程公司,全屋整裝重構品質家居新范式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fā)展
- 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1374.9萬臺
- 年內基金發(fā)行規(guī)模超3000億元 主動權益類基金發(fā)行回暖
- 金銀比罕見破百 白銀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