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深圳房價漲幅全國居首:四大原因分析
2015/5/19 8:33: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最新公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無論是新建商品住宅還是二手房,深圳房價環比漲幅都穩居全國首位。數據顯示,4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為1.8最新公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無論是新建商品住宅還是二手房,深圳房價環比漲幅都穩居全國首位。
數據顯示,4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為1.8%,遠高于漲幅第二和第三的北京(0.8%)和上海(0.7%)。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上漲0.3%。
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2.4%,漲幅亦在70個城市中位列第一。
受樓市“3·30”新政影響,中國70大中城市在4月出現新房環比量價齊漲,終結此前11個月房價環比連續下滑的態勢。但深圳房價從去年10月和11月就止住跌勢,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由負轉正。
為什么是深圳?
1.去庫存周期較短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上周發布報告顯示,4月份,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5.4,這也意味著市場需要用15.4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完這些庫存。一線城市去庫存周期高于二、三線城市。
其中,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存銷比數值最低,為7.4個月。該研究院預計,后期深圳房價仍有相對較大的漲幅空間。
這一去庫存周期也遠高于一線城市的平均水平,11.6個月。
這35個城市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長春、沈陽、天津、太原、濟南、青島、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南昌、長沙、福州、廈門、貴陽、南寧、西安、蘭州、西寧共20個二線城市;淮南、馬鞍山、濟寧、煙臺、常州、南通、溫州、九江、荊門、茂名、北海共11個三線城市。
2.新增土地供應較少
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深圳最近幾年土地供給,尤其是新房土地供給較少,也是房價大漲的原因之一。
深圳城市規劃并不是一種發散的形態,其未來大量新增建設用地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深圳市政府并不太依賴土地財政,城市更新雖然走在全國前列,但舊城改造不太可能大幅加速。從遠期而言,這個城市也是沒有大量土地供給的。
3.需求限制措施較松
盡管深圳仍然執行限購政策,但事實上深圳區域落戶比北京、上海難度小,且在深圳滿足購房資格所需要的社保繳納和納稅年限比較短。
中信證券表示,北京、上海與深圳的區別,主要在于兩地落戶條件更加嚴格,且北京還有自住型商品房沖擊,限購條件也更加嚴格。
此外,中信證券比較深圳新建住宅與二手房成交面積后表示,自住需求而非投資需求仍占據極大比重。新房銷售量增長緩慢,二手放量,意味著開發企業受到成本約束,真正可銷售資源已經不足,二手開發啟動消化。
4.人口結構有利購房需求
《證券時報》援引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人士稱,特殊的人口結構也是深圳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
上述人士稱,根據世聯行的統計,按常住人口計算,深圳商品住宅戶均住房僅為0.4套,遠低于公開數據顯示的全國戶均1套的平均水平。目前,深圳超過1100萬的常住人口中,70%的部分無房,這一潛在的需求隨時都有入市的可能。
該人士還表示:“深圳是個新城市,不像北京、上海和廣州,在房改前就有大量的存量住房供應,而且本地人口早已實現了住房自有。但自上世紀80年代建城以來,外來人口大量涌入深圳,存量住房供應的主體的歷史遺留違法建筑,即俗稱的“小產權房”,并沒有像北上廣等城市一樣,存在大量的存量“適居”住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