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比亞nubia z9/iPhone6對比評測
2015/5/20 8:34: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文章伊始,我們還是先來簡要介紹一下兩款產品。對于iPhone6和nubiaZ9之間的比較而言,我覺得重點不在于硬件(所以本次的對比我并不打算進行跑分測試),在文章伊始,我們還是先來簡要介紹一下兩款產品。對于iPhone6和nubiaZ9之間的比較而言,我覺得重點不在于硬件(所以本次的對比我并不打算進行跑分測試),性能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都綽綽有余,沒有什么比較的必要。二者較量的重點,或許應該在于機身的做工、特色功能的體驗以及整體的UI體驗與產品的拍照表現。
nubiaZ9屏幕比iPhone6更大,但二者寬度基本相同
nubiaZ9的重點在于“無邊框”設計,這款產品憑借2.5D弧形玻璃實現了視覺上的無邊框體驗,對拍照功能進行了進一步豐富與擴充,又加入了諸多的邊框交互操作體驗。本次評測我們使用的是nubiaZ9經典版,除了5.2英寸1080p屏幕、驍龍810處理器外,還有3GBRAM與32GBROM,搭配前置800萬像素與后置1600萬像素雙攝像頭。除此之外nubiaZ9還有4GBRAM+64GBROM的精英版;以及與精英版配置相同,但將電源鍵、音量鍵、指紋識別三合一的尊享版。
iPhone6發布的時間比較早,不過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這款產品采用了更便于單手操作的4.7英寸1334×750分辨率顯示屏,主攝像頭800萬像素,iOS8系統搭配64為A8處理器,另外還有M8協處理器。iPhone6機身纖薄只有6.9毫米,雖然整體緊湊,但也支持單手模式。
說到外觀設計,nubiaZ9和iPhone6還是有一些相同之處的,比如2.5D弧形玻璃,再比如金屬機身。做工精致可以說是這兩款產品的共同之處。下面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nubiaZ9與iPhone6在外觀方面的對比。
iPhone6相比前作,在屏占比上有很大提升,但是如果和nubiaZ9相比較,iPhone6的提升似乎就不那么明顯了。左右兩側的無邊框設計讓nubiaZ9比iPhone6的屏占比大很多,雖然nubiaZ9的屏幕尺寸比iPhone6要大,但是二者的機身寬度基本一致,nubiaZ9只是比iPhone6更長一些而已。
無兩側邊框的nubiaZ9屏占比更高
雖說兩者都采用了金屬材質,但nubiaZ9和iPhone6的手感并不相同。nubiaZ9在機身前后均覆蓋有弧形玻璃,手感更加的光滑圓潤,只有邊框部分保留了金屬手感,有一些細微的磨砂感。而iPhone6則是整機追求金屬質感,后殼與邊框手感一致,磨砂感比較強烈。
機身背部材質不同,iPhone6更金屬感,nubiaZ9覆有弧形玻璃
對于這種機身材質的不同處理,我們很難說誰更好一些,只能說是見仁見智了。nubiaZ9前后兩面手感光滑,不過金屬邊框給人的感覺則非常方正,看起來也增添了幾分大氣。而iPhone6整機的手感都比較圓滑,尺寸較小,持握起來也算舒適。
機身側面,iPhone6更薄一些,不過同時電池也比較小
因為二者都是不可拆后蓋的設計,所以按鍵與卡槽都在機身的側邊,兩款手機的按鍵布局都有著不錯的體驗,單手操作非常方便。這里不得不說iPhone6的機身要比nubiaZ9纖薄很多,當然二者的電池容量也因此有所差異。機身稍厚一些的nubiaZ9配備了2900毫安時電池;而根據此前的外媒拆機圖來看,iPhone6的電池容量稍有提升,但或許是為了保持纖薄外觀,電池容量也仍舊只有1810毫安時。
背部攝像頭,略有突起的iPhone6與毫無突起的nubiaZ9
iPhone6的纖薄不僅局限了電池容量,也使得主攝像頭略微有些突出。并不是說纖薄不好,但是我覺得大部分用戶比起纖薄,可能還是更希望能有個大一點的電池、或者是不那么容易被劃傷的攝像頭。iPhone6突起的主攝像頭在產品發布時就被不少用戶吐槽,因為這增加了攝像頭在使用中被劃傷的風險;而nubiaZ9的攝像頭則與機身背部玻璃持平,雖然不算什么太大的做工優勢,但不得不說近年來用戶似乎比較青睞于這種不突起的攝像頭設計。
老實說要不要對比UI,我其實也很猶豫。與其說這算是nubiaZ9和iPhone6的對比,倒不如說這本質上根本就是Android和iOS的對比。nubiaZ9固然是對AndroidL做出了一定的定制、打造了nubiaUI3.0,但這種定制化之后呈現的產物與Android自然不會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所以怎么說呢,這里大家就算是個參考,了解一下就好。我覺得主要還是看看二者的一些特色功能上的差異吧。
nubiaZ9常規HOME界面/切換壁紙時app字體顏色會自動適應壁紙色調
先來看下nubiaZ9,我覺得就算說再多nubia對AndroidL做出的定制化改變,可能對于用戶來說都算是“小變化”,因為nubia這次確實主要是對一些細節上的體驗做出了改變。比如app字體顏色可以根據壁紙色調而自動變化,這種小細節說出來似乎沒什么,但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考慮的還是非常細致入微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