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2025》終于落地 智能制造將成制高點
2015/5/21 8:34: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終于落地�! ≈袊W19日發布《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業內人士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終于落地。
中國政府網19日發布《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方案是未來十年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行動指南,它的發布對相關企業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制造業地位不容動搖
《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業內人士認為,這明確了制造業的重要地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貫穿全局的一條重要的投資主線。
近年來,隨著中國服務業的發展、金融業發展以及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虛擬化程度越來越高,甚至出現了“去制造業”的傾向。勞動力、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舉步維艱,利潤越來越薄,很多資本開始離開制造業。
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賺錢的企業當中,中國有4家企業入榜,全部都是國有商業銀行,而沒有一家工業企業。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國企業中有蘋果、三星、微軟三家電子制造企業。這種差別的確發人深省。
對此,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曾警告,中國的工業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危險傾向。資本游離,不再向實體經濟投入,甚至連實體經濟本身也外流去搞虛擬經濟,支持經濟發展的能源、資源、土地、人才等要素的非正常轉移,使得效益低下,工業被“空心化”。
《中國制造2025》開篇明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三步走實現強國目標
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說,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中國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
他認為,我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分三步走,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吨袊圃�2025》規劃綱要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希望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中國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通常認為,目前美國處于全球制造業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于第二方陣,中英法韓處于第三方陣。
《中國制造2025》要求,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和五項重大工程。其中,九大任務包括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等;十大重點領域包括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領域;五項重點工程包括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等。
智能制造將成為制高點
在《中國制造2025》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智能制造。
據工信部人士介紹,“推動智能制造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搶抓的制高點,而主攻方向則是智能制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