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水泥行業并購情況分析
2015/5/27 8:33: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與水泥行業密切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房地產進入深層次調整,市場復蘇緩慢,水泥需求增速進入2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與水泥行業密切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房地產進入深層次調整,市場復蘇緩慢,水泥需求增速進入24年以來的最低點。中國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時期,化解產能過剩、遏制新增產能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政府在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方面給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國務院在去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中提出了從金融、財稅、土地等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消除兼并重組中的體制障礙,政策面更加強化市場環境的優化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工信部、證監會、發改委、商務部等各部門也積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政策,加快推進企業的兼并重組。在這樣的經濟大背景和政策環境的支持下,中國水泥行業的并購重組風生水起,日趨活躍。
根據企業公開披露的信息及中國水泥協會數字水泥網市場調研,共收集2014年水泥行業并購項目67起,總交易額超過150億元。與上一年相比,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間的并購數量和交易規模都有所減少,參與收購的水泥企業有所增加,尤其是前十大水泥企業中有八家實施了并購,大企業間相互參股的動作更加頻繁,呈現出許多新的亮點。隨著水泥行業進入需求增長放緩甚至需求總量上升乏力的新常態階段,以及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兼并重組成為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也是水泥企業擴大規模、整合市場布局和提升企業效益的重要途徑,未來水泥行業的并購將會進一步提速。
一、并購背景
水泥需求低速增長多重壓力推動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2014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國GDP增速為7.4%,全國GDP增速已連續三年維持在7-8%之間,由投資拉動的經濟高速增長已一去不復返。與水泥需求密切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為15.7%,創近十年以來新低,較上一年下跌了近4個百分點。對水泥需求有直接影響的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時期,投資增速大幅下滑。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由上一年的19.8%下降至10.5%,下降了9.3個百分點。受全國經濟下行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水泥行業也陷入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一方面水泥需求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環境約束力加強,環保運營成本加大,效益提升困難,多重壓力迫使企業尋求新的發展方式。
遏制新增產能是解決水泥行業矛盾的一項重要任務,企業通過新增新建產能的方式取得發展的方式受到制約,兼并重組成為現實環境下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4年全國實現水泥產量24.76億噸,同比增長1.77%;銷售收入達9,792億元,同比增長為0.92%;利潤總額為780億元,同比增長1.38%。上述三項主要經濟指標與上一年相比均出現了大幅下滑,效益增幅低于產量增幅。
2014年中國水泥需求增長進一步下滑至1991年以來的新低,六大區域中,華北和東北水泥需求總量出現下降態勢。其中,華北下滑最為嚴重。2014年華北水泥產量同比下降超過10%,東北同比下降3.8%。華東和西北地區水泥產量同比增速不到1.5%,六大區域中有四大區域的水泥產量增速低于全國增速。中南和西南地區2014年水泥需求依然能夠保持穩定增長,其中,中南地區需求仍然達到了7.8%的較快增長。西南和中南地區也是2014年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間并購較活躍的地區。
兼并重組政策頻出助推行業并購提速
制造業產能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國務院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兼并重組是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實現快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解決并購過程中所面臨的審批多、融資難、負擔重、服務體系不健全、體制機制不完善、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困難等問題,2014年政府及監管部門推出多項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
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企業兼并重組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意見》從簡化行政審批、改善金融服務、落實和完善財稅政策、完善土地管理和職工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為兼并重組營造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市場壁壘逐步消除。
2014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0月23日,《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及《關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決定》正式施行。證監會對于兩個辦法的修訂有利于深化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推進企業并購重組中的作用和促進轉方式調結構。
有關部門積極行動,工信部、證監會、發改委、商務部共同制定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政許可并聯審批工作方案》,解決相關部門審批互為前置問題,可有效提高審批效率;證監會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管理辦法》,取消相關審批事項,明確上市公司可以定向發行可轉換債券作為并購支付工具,出臺了《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管理辦法》和《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初步構建有別于交易所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制度體系。
為貫徹國務院41號文件精神,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遏制新增產能,在2014年年初,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聯合發布了《水泥行業推進兼并重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水泥行業兼并重組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到“十二五”末,前十大水泥企業市場集中度達45%以上;全國培育出5-10家產能過億噸,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企業集團。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的兼并重組帶來機遇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是當前深化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不僅可以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同時也為民營水泥企業帶來了兼并重組的機遇,一些優勢民營水泥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開始向國有資本進行股權滲透。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優化產業布局和市場的整合以及民營企業的做大做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