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革命將來 鋼鐵企業準備好了嗎?
2015/5/29 8:32: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技術層面來看,工業機器人只能算作是“機械手”,因為夠不上“人”的智慧,也沒有“人”的體貌。從降低用工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的角度出發,當前世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從技術層面來看,工業機器人只能算作是“機械手”,因為夠不上“人”的智慧,也沒有“人”的體貌。從降低用工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的角度出發,當前世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機器人革命也隨之而來。
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是由工業機器人向“人形機器人”方向邁進,從制造業的大量應用,逐步到對社會生活領域、經濟領域、文藝領域、科技領域和軍事領域應用梯次推進,這一趨勢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
原因:用機器人取代勞動者的動因是什么?
工信部前部長、現任全國政協經委會副主任的李毅中指出,要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柔性化,提升生產工具的效率效能。同時,還要推進機器換人、人控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者素質。
當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不斷上升。
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4》,上海工人月平均工資為495美元,超過東南亞國家工人平均工資。我國東南沿海一些省市(如廣州、珠海、深圳等地)的制造業工資水平不僅超過東南亞國家,也超過內地的一些地區(如江西、湖南)。
從企業層面來看,以社會保障為例,按照現在的制度,我國企業需要擔負的“五險一金”比率占到工資總額的40%左右,該標準已經超過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十分吻合。從國家層面來看,支撐社會保障的背后一定要提高稅收,使得企業稅負不斷加重。
工信部最新發布的《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我國企業的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已經從2013年的2.33%上升到2014年的2.48%。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假如由于經濟增速下滑導致稅收減少,那么政府就必須發債來維持龐大的支出,這也是部分歐洲國家深陷泥潭的教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到了必須嚴加控制的地步。
無論是從企業層面還是從國家層面來分析,勞動成本持續上升都在削弱企業的競爭力。而用工業機器人取代工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用工成本。
中國也必將進入機器人時代,而且已有不少制造業企業開始籌備并實施機器人取代人工的計劃。據悉,寶鋼冷軋廠某涂鍍生產線的工業機器人在干撈高溫渣的工作,寶鋼UOE焊管機組焊接引弧板工序使用工業機器人;沙鋼謀劃經過3~5年時間將1000個~1500個勞動崗位,用1000臺~1500臺工業機器人進行替代;美的集團計劃2015年裁員6000人,到2018年之前裁員4000人,由機器人上崗;富士康公司2011年宣布一項為期五年的裁員計劃,擬用100萬臺機器人取代部分工人……
趨勢:工業機器人將取代部分產業工人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與社會發展歷史性交匯,包括美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德國第一個提出“工業4.0”。
那么,何謂4.0工業革命?
我們知道,工業1.0革命是蒸汽機革命,即人“手”的延伸;2.0是電氣化革命,即人“心臟”的延伸;3.0是計算機革命,是人“大腦”的延伸;4.0當然是“大腦+心臟+人手”三者延伸的綜合,就是將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入制造業。很顯然,當實現制造智能化后,生產線上工人的崗位必然大大減少,用工業機器人取代一部分工人會成為一種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