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分析(附上市公司名單)
2015/6/5 8:32: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目標,官方將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并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透露。另,發改委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目標,官方將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并制定“1+X”的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透露。另,發改委正在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我們來看下比較火的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
近日,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落地,為能源互聯網發展掃清了體制障礙。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充電樁建設提速以及儲能技術的快速應用,能源互聯網建設將提速,在售電側放開、電力自由交易、分布式能源推進的情況下,將誕生新的商業模式。未來的智能電網,將成為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
無獨有偶,國家電網近期也表示,將組織開展智能變電站建設,新建智能變電站1400座;組織開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安裝智能電能表6060萬只,建成投運“三線一環”高速公路城際互聯快充網絡。可見,隨著支持政策的頻出,將帶動新能源、智能電網等產業鏈熱度的持續升溫。
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大全名單一覽
一、工業互聯網機器人
同花順點評:中國制造2025規劃,最主要內容就是工業4.0和機器人。
工業互聯網和機器人無疑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內容。隨著和“互聯網+”的融合,傳統制造業的升級,也將圍繞工業互聯網和機器替代的路線來展開。
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就表示,工業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整體競爭力,就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是“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
而智能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的使用,則將成為先進高端制造裝備的“大腦”。國際機器人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7%,達到22.5萬臺左右,其中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54%。
國泰君安表示,工業互聯網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方向,將為傳統行業帶來巨大效率改進,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有望可帶來3萬億美元GDP增量,相關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民生證券認為,圍繞智能機器人可以布局三大投資主線,具備系統集成能力,客戶資源深厚下游廣泛的系統集成商;某細分領域優勢突出,不斷拓展相關領域具備一定客戶基礎及實踐經驗的設備制造商;通過內外部合作整合進入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的上市公司:慈星股份、亞威股份、新時達。
【相關上市公司】
工業互聯網:漢威電子、東土科技、海得控制、沈陽機床、華中數控、秦川機床、東華測試、天潤曲軸、昆明機床
機器人:機器人、新時達、博實股份、新時達、林州重機、三豐智能、智云股份、英威騰、京山輕機、海得控制、中際裝備、藍英裝備、匯川技術、金自天正、梅安森
二、5G云計算大數據
阿里巴巴發布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預研課題的草案《中國信息經濟發展趨勢與策略選擇》。在這份草案中,阿里建議,“十三五”期間中國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重點應由“鐵公基”轉向智能手機、云計算、大數據。由此可見,云計算、大數據極有希望成為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重點。
另外,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日前也表示,大數據應用對醫療、社會治理等領域有重要意義,對科技創新、調整結構等很重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