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加手機劉作虎創業14問:所謂的“個性化”具體是指什么?
2015/6/12 8:3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與生而為嘴上不吃虧的老羅不同,五月末在北京某咖啡廳里初見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奔著聊聊創業話題目的赴約的網易科技記者第一印象是:這貌似并不是一個太喜歡言談的人與生而為嘴上不吃虧的老羅不同,五月末在北京某咖啡廳里初見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奔著聊聊創業話題目的赴約的網易科技記者第一印象是:這貌似并不是一個太喜歡言談的人,因為他的開場吐槽是這樣的:
關于行業和創業的事,之前我講過一些,被人家一頓吐槽,說講得太虛了。你講本質的東西,大多數人根本聽不進去。太年輕的創業者有時候很浮躁,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創業活動講了些東西,下面的評論里出來一句:“我就想快速致富。”
不過,就著檸檬水吐槽幾分鐘后,圍繞著一加手機創業整整18個月的經歷,劉作虎還是打開了話匣子,從手機領域的創業模式、切入機會、成敗因素、風控手段等方面談了自己的觀點。
劉作虎認為,手機是個性化的存在,雖然對于創業者而言,目前這個市場無異于紅海。但如果找到合適的細分市場,仍有機會。另外,創業者需要對自己的調性有清醒的認知。至于做手機成敗的關鍵因素,則需要從供應鏈、風控手段以及價值觀等等方面分別分析把控。
一,為什么會選擇辭職而另起山頭做起手機?
劉作虎:從業是一個事情,創業又是一個事情。選擇創業方向,一定要是個可持續的行業,我覺得找不到第二個比手機行業更好的。
在我的判斷里,手機在我們有生之年都會存在。可能你今天叫它叫手機,或者終端,但是一定會有這么一種存在。至于是否在未來幾十年之內,科技能發展到(手機)可以植入身體內那種,我覺得沒那么快�?傊�,現代社會里個體生活需要智能終端,所以手機行業做幾十年是沒問題的。
二,手機創業是否可以理解成是一種比較重的模式?比如是否要同時布局生態、做硬件和軟件。
劉作虎:這個不一定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價值,但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價值是什么。比如像我們今天做手機,需要找到一個真正開放的平臺來接入各大移動互聯網的服務,那么人家就會問,憑什么要跟你合作?
一開始我們跟CM(CyanogenMod,目前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編譯團隊)合作的邏輯是這樣的:首先,我們最擅長做硬件,可以把硬件做到很好,而CM軟件做得不錯,從這點看是可以合作的原因之一。其次,大公司有時不會用第三方系統,而我們作為創業公司正好可以先不做系統,只做硬件,大家一拍即合。所以我說CM找不到比我們更合適的合作伙伴,這就來源于你對自己的定位要清楚,你自己的價值是什么。
所以不管這個公司大還是小,一定會有自己的價值,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價值找清楚,否則你這種小公司怎么能跟別人合作?
三,這個核心價值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是否存在變化?
劉作虎:變化肯定是會有的,但要清楚在當下自己的價值是什么,因為畢竟要構建商業模式,然后活下去,你要找到自己的哪個價值是符合這個合作的前提的。
四,此前網易科技報道中,曾有分析機構稱僅2014年就有130多家手機廠商無奈退市,而在2015年,預計90%的國產手機品牌將消失。對于創業而言,手機無異于紅海,那么留給新人的機會還有多少?
劉作虎:在紅海里面你總能找到那么一片藍海,只要這個市場還在,只要這個市場還蓬勃發展,總能找到機會。就像去年初的時候,很多人說手機行業競爭這么激烈,你們有什么機會?我就會反問一個問題,我給你2000塊錢,你覺得哪個手機是你喜歡的?很多人都被我問到了。雖然有這么多手機,但是這個價位真正能讓自己心動的好像很少。這不就是機會嗎?
手機是一個個性化的東西,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細分市場。至于怎么去找,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去調研才能了解。你只要把產品做好,這種細分市場永遠存在。如果說幾個品牌就能壟斷市場,我覺得還不太可能。但是能夠活下來多少個也不好說,大公司可以拼規模,拼供應鏈,規模小的公司如果產品做得好,就抓住某個細分領域,也是有機會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