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業服務公司互聯網化路在何方 彩生活模式被認可
2015/6/16 8:33: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一年之前,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將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彩生活分拆上市,不久市值反超母公司花樣年。資本市場給出高估值背后,正是其“零收費”、重體驗、社區O2O、輕資產一年之前,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將旗下物業管理公司彩生活分拆上市,不久市值反超母公司花樣年。資本市場給出高估值背后,正是其“零收費”、重體驗、社區O2O、輕資產等一系列特質,讓一家傳統物業管理公司具備了互聯網基因。彩生活向互聯網轉型的思路以及商業模式雖然已被資本市場認可,但是如何落地、落地效果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
傳統業務占八成收益
彩生活的業務有三塊:傳統物業服務+工程服務+社區增值服務。其中,社區增值服務是未來盈利的核心,是其脫掉房地產外衣的重要支點,按照預期,該模塊未來應占盈利來源的90%。
2014年財報顯示,目前彩生活的主要盈利點仍在前兩塊。
前兩項業務在總收益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合計占到總收益的八成以上。截至2014年12月31日,彩生活物業管理服務的年度收益占總收益的60.7%,同比增加2%,工程服務年度收益的占比從22.1%增長至22.5%。
后者的收益增速落后于前兩項業務。由于管理面積大規模擴張,2014年彩生活傳統物業服務的收益同比增加72.7%。而且,新增小區不完善的基建,也給其工程服務帶來了生意,工程服務收益同比增長69.8%。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新增面積給社區增值服務帶來的收益增速并沒有那么快,僅為46.3%。在社區增值服務的收益中,公共空間租賃協助是大頭,占到了35%,軟件使用費雖然有所提升,但并未超過前者。
增值業務用戶分布不均
年初,彩生活CEO唐學斌表示,彩之云(彩生活的服務APP)用戶超過128萬,活躍用戶超過50萬,從用戶(免費)到客戶(付費)的轉化率為40%。這個轉化率高于一般的互聯網企業。
彩之云內部功能中,客戶的分布并不均勻。記者隨機走訪了彩生活位于深圳的幾個社區,僅從抽樣樣本來看,繳存物業費、停車費的最多,在E維修上報修的次之,使用彩之云內理財、購物、租房等功能的并不多。
一業主稱,“使用彩之云繳存物業費確實方便多了,不過,我對它的海外直購、超市等購物頻道并沒有太大興趣,直接去一號店或者京東就可以了。”
彩之云提供的多套理財產品,另一名業主稱不了解,從未參與過。
目前彩生活的APP是一個大而全的平臺,整合了衣食住行等諸多需求,對業主來說確實更方便了,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得好的都是單點極致。如果做一個大而全的平臺,則無法在單點上滿足客戶最高的需求,在競爭時落后于細分領域的產品。而且,全部整合別人的產品,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這意味著難以開發好的盈利模式。
這種情況下,以直接盈利為目的,又要保證輕資產,彩生活只能落到賣各種各樣的產品這個點上,因此對業主的黏性不高。
賣服務還是賣產品?
由于萬科、中海等旗下物業都拿出了分拆上市的計劃表,因此,留給彩生活鞏固“社區第一股”地位的時間并不多。
一私募經理表示,在當前市場下,物業管理公司想要在二級市場獲得高估值,除了有機構和資金推動外,還必須保證報表上的輕資產,彩生活的上市就證明了市場認可這種商業模式,如果貿然加大負債率,將影響彩生活的估值。他直言,彩生活需要在服務上下功夫。
唐學斌曾表示,彩之云將集成包含衣、食、住、行等各領域商戶服務資源,構建社區1公里微商圈。對比競爭對手,彩生活所提出的“消滅最后一公里”這個賣點仍然存在。萬科的布局,選擇突破的點正是社區教育、社區養老等。
問題的關鍵“不是賣東西,而是賣服務”,通過服務來盈利。
彩生活的毛利率水平相當高,徹底擺脫了物業公司的微利形象。2014年整體毛利率從61.6%上升18個百分點至79.6%。從財報可知,傳統物業管理服務貢獻相當大,增加22個百分點至80.4%,社區增值服務的貢獻亦不小,毛利率達到98.9%,增幅為47.2%。
但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稱,高毛利率的背后,彩生活在擴張時,往往會簽訂盈利協議,這并不利于傳統物業服務提高質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