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報告顯示手機支付類病毒正走向高危化
2015/6/18 8:33: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1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由于支付類病毒智能化程度提升,“仿冒”的銀行APP、電商、支付類APP散布在各大中小型的電子市場,一旦點擊下載,就會觸發進入黑客操控的支付流程。手機支付類病毒正走向高危化、智能化。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16日在津召開“2015中國反病毒大會暨第十四次全國計算機病毒和移動終端病毒疫情調查發布會”。根據公布的這份調查報告,去年無論是傳統個人電腦還是移動終端都面臨安全事件和病毒感染率上升的態勢。
調查顯示,移動互聯網導致安全威脅疊加。去年,31.3%的用戶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移動端受攻擊的概率大大高于傳統PC機。大數據的發展削弱了個人信息的可控性,信息泄露事件頻發。
調查顯示,去年對互聯網影響重大的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心臟出血”(Heartbleed)漏洞影響數以萬計的服務器,敲詐者病毒、偽銀行木馬讓上百萬用戶陷入困境,社交網絡釣魚真假難辨,網絡安全狀況日益嚴重,其中各種新型及變種的病毒、木馬、惡意軟件等發展趨勢依然嚴峻。
去年釣魚網站數量急速增加,調查顯示30.4%的用戶遭遇過網絡釣魚或網絡欺詐。較之往年,去年漏洞數量大幅增加,隨著微軟在去年終止對Windows XP系統的服務,相繼爆出了針對此系統的“零日”(0-day)漏洞及其他諸多漏洞,同時利用漏洞的攻擊也層出不窮。
自 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