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互聯網數據干貨:跨屏互動有哪些新機會?
2015/6/21 8:33: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移動互聯網把沙發土豆變成了低頭一族,過半數人在看電視的同時會看手機。通過手機,用戶與電視節目進行互動,“大屏觀看、小屏互動”的收看方式,為電視重奪話語權提供了移動互聯網把沙發土豆變成了低頭一族,過半數人在看電視的同時會看手機。通過手機,用戶與電視節目進行互動,“大屏觀看、小屏互動”的收看方式,為電視重奪話語權提供了機遇。
視頻網站和智能終端的前后圍剿讓傳統電視陷入夾縫,觀眾流失、變現乏力,傳統電視被互聯網推上十字路口。
2015年,網絡劇上線7000集,首次超過衛視黃金檔的容量;2014年,網絡廣告市場達到1540億元,首次超過電視廣告。面對新媒體、新技術的來勢洶洶,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之路再次被提上議程。移動互聯網把沙發土豆變成了低頭一族,過半數人在看電視的同時會看手機。通過手機,用戶與電視節目進行互動,“大屏觀看、小屏互動”的收看方式,為電視重奪話語權提供了機遇。
6月16日,在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播能力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天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TV+電視融合發展新生態高峰論壇上,關于“電視會不會消亡”引起了諸多討論。
電視會消亡嗎,電視與互聯網如何進行融合?粉絲經濟時代,新的盈利模式又有哪些?以下內容由鈦媒體編輯根據論壇干貨整理而成:
搖一搖,實現電視媒體的“跨屏互動”
所謂跨屏互動,主要指的是通過移動互聯網建立起來的屏與屏之間的鏈接和交互,使電視具有可交互的雙向傳播的功能。例如通過掃一掃、搖一搖、搜一搜等應用直接參與和電視節目的互動,通過搶紅包、禮券、積分、彈幕與朋友進行分享。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趙樹清院長發布了《中國電視媒體跨屏互動融合創新趨勢》研究報告,以下是報告中的有趣發現。
1、“搖一搖”是跨屏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搖電視”覆蓋用戶過億。
騰訊數據顯示,參與過“瑤電視”的用戶已達到1.8億。截止今年5月,搖電視上線的電視臺超過60個,上線節目數超過110個,累計覆蓋用戶超過1億。
2、娛樂類節目最受用戶互動青睞,男性比女性更愛互動。
跨屏互動滲透的主要類型節目,包括生活服務、資訊類、娛樂類、影視劇類、體育類,其中資訊和娛樂類節目活躍用戶占比相對較高。用戶活躍度占比娛樂類為36%,資訊類為24%。
另外,互動應用“媒體橋”平臺上,男性占63%、女性占37%,15-34歲占比83%。
3、區縣級廣播電視媒體也謀求跨屏互動、跨界融合。
以山東網絡廣播電視臺手機臺“輕快云”為例,截至2015年6月,該平臺已經合作或有明確合作意向的全國地方廣播電視臺接近100家。其中,地市級廣播電視臺20多家,區縣級臺60多家,平臺累計總訪問量超過3.2億人次。
4、實現跨屏互動的三種模式。
一是基于微信入口的接入模式,以春晚微信搖電視為代表;二是自建App,如芒果TV,自建平臺、自主運營。目前芒果TV移動端下載總量過1.5億,日活躍用戶2000萬以上;三是利用第三方聚合產品,如天脈聚源的“媒體橋”,服務于200多個電視媒體,用戶達1.08億。
第三方平臺“媒體橋”的流程架構
“TV+”時代,電視融合之后的盈利模式
T2O、TV+、互動廣告等新商業模式和新產品為電視跨界經營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和發力點,電視的天花板被掀開。
其一、T2O模式,即“電視+電商”的TVtoonline模式,直接瞄準用戶消費。
東方衛視的《女神的新衣》是這種模式的典范,設計師為節目中的女嘉賓設計衣服,服裝公司可出價買下設計,批量生產進行銷售。據悉,參與競拍的每個服裝公司需交500萬左右進場費,準備1000萬元競拍資金,當競拍資金全部用完,該品牌離開買手臺。相較于以往7000萬甚至8000萬的冠名費用而言,上節目合計花費在1500萬元上下。
其二、互動廣告逐漸被市場認可。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3》互動廣告首次賣出9018萬元。這種“為廣告做的廣告”主要在互動端實現,9018萬元標志著市場對互動廣告的價值認可,現象級的模式創造現象級的營銷。
其三、IP化,圍繞精品內容進行衍生開發。
在這個粉絲經濟的時代,品牌效應能帶來更大價值。
例如《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票房累計7億,列華語片票房第八位。電影產業分析專家王義之則將《爸爸》大電影的成功歸功于精準的定位和精細到位的宣傳。同時,“合家歡”屬性也滿足了中國人在社交上的需求。
湖南衛視臺長呂煥斌此前被媒體問及旗下眾多的綜藝類節目甚至自制劇是否都有可能被搬上銀幕時,他肯定地表示,“這是未來的媒體發展趨勢。”
擁抱游戲也是傳統電視謀求變革的方法之一。深圳衛視廣播主任劉江表示,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和百度合作,開發《急速前進》官方游戲,目前已有五千萬創收,之后還將會推出其他基于電視節目的手游。
電視不會消失,通過互聯網與用戶進行溝通后能釋放更大能量
對比互聯網,電視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受時間、空間所限,相反則更能聚集人群,營造場景;
二是互聯網沒有品牌,人們因為節目去選擇視頻網站而不是相反。電視更具品牌價值,從而也更有公信力;
三是電視幾乎沒有用戶觸達,用戶沒有留存與增長,不像視頻網站和App客戶端,能提醒你喜歡的東西已經更新。
所以,有品牌價值和公信力的電視只要借助互聯網與用戶溝通起來,無疑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
首先,與用戶的溝通直接影響電視內容,進而制作用戶更喜歡的內容。
例如而在廣州新聞頻道的“第一現場”節目,觀眾除了可以通過“搖電視”參與新聞節目的互動投票外,還可以進行新聞報料(過去需要打電話、寫信、發郵件等才能完成),延展了電視內容、提升了觀眾參與度。
在看湖南衛視《真正的男子漢》,需要選六個男明星組成一個站隊跟自己然后去參與答題,最初所有人都會覺得王寶強最有吸引力,但其實通過互聯網,發現張豐毅才最有噱頭,50%人選擇張豐毅,這一溝通結果就是運營人員在下篇文章中把王寶強刪了,推張豐毅。
其次,電視限制于時空,反而聚集大量用戶,通過網絡實現短時間內的大量傳播。這一效應在《我是歌手》決賽、NBA總決賽時朋友圈的刷屏現象中就可見一斑。
但是,微信高級產品經理孫博在論壇上表示,電視要真正實現與互聯網的融合,必須學會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從用戶角度出發,以體驗為王,把用戶轉化成粉絲。
電視是一個有著巨大沉默能量的產業,通過技術創新與思路轉變,強化跨屏互動的融合發展邏輯,最終才能實現“超級IP+超級粉絲+全產業鏈”的媒體生態。
預計未來的電視媒體生態圈將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不超過5家的市值過1000億人民幣的大型媒體集團,市場化、資本化是其實現的主要路徑;二是專業聯盟,形成差異化競爭,也是二線電視媒體的可選項;三是公共廣播電視生態圈,讓一些三四線電視媒體有生存和發展空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