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2016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世界首位
2015/7/10 8:33: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在近期的報道顯示,目前全球的工廠的眾多工作崗位是由中國人來做,而中國逐漸開始將這些工作交由機器人負責。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Inter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在近期的報道顯示,目前全球的工廠的眾多工作崗位是由中國人來做,而中國逐漸開始將這些工作交由機器人負責。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的數據,預計到2016年年底,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世界首位。
華盛頓信息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novationFoundation)經濟研究分析師納赫爾(AdamsNager)稱,中國正在把依賴手工勞動的行業的生產轉至國外,其更專注研發鋼鐵、電子等資本密集型行業。
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估計,去年全球共賣出約22.5萬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27%。全球主要市場的機器人銷量均實現增長,超過一半的增長來自亞洲。但中國在2014年中國市場共賣出約5.6萬臺機器人。
據猜測,中國機器人需求將繼續迅猛增長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機器人密度仍相對較低。在中國,每1萬名工廠工人僅擁有約30個機器人,而德國的機器人密度是中國的10倍。
“機器人革命”即將到來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逐漸成為全球新一輪生產技術革命浪潮中最澎湃的浪花,推動著各國經濟發展的進程。
與此同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智能化發展趨勢日益顯現,機器人的服務也從工業制造領域,逐漸拓展到教育娛樂、醫療康復、安防救災等人類生活領域。可以說,機器人已成為智能社會不可或缺的人類助手。
在此背景下,各國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就國際形勢來看,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歐洲“火花計劃”、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等,均將“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重點,試圖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奪回制造業優勢;就國內發展而言,經濟下行壓力增強、環境約束日益趨緊、人口紅利逐漸攤薄,引領經濟新常態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形成增長新引擎。面對“雙重壓力”的挑戰,智能制造是難點也是挑戰,是思路更是出路。
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三個10年規劃,將機器人產業列入重點戰略。
擁有更加智能化的機器人為何如此重要?一是有助于提高我國制造業發展。當前,國內勞動力資源成本上升,倒逼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把機器人產業發展好,有助于扭轉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二是有助于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到來,機器人在醫療手術、助老助殘、衛生護理等領域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眾將在與機器人的接觸中獲得良好的智能家居體驗;三是有助于增強我國國防建設力量。當前,機器人已運用到國防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成為部隊戰斗力提升的重要元素。我國在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軍用無人機等軍用機器人領域的研發生產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市場需求是技術創新最大催化劑,中國的巨大市場也正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大底氣。但也要看到,機器人產業涉及生命科學、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需要深厚的科技底蘊,發達國家擁有更多“先發優勢”,我們在基礎技術、人才隊伍等方面仍然需要奮起直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