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投資退潮后樓市堪憂 開發商備受煎熬
2015/7/12 8:33: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去年6月末取消限購,到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并沒有感覺到樓市發生明顯變化。”全國知名房企呼市分公司中層管理人士王輝告訴記者。7月5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呼市作為全國首個取消限購的省會城市,呼和浩特的樓市走向引人關注。
“從去年6月末取消限購,到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并沒有感覺到樓市發生明顯變化。”全國知名房企呼市分公司中層管理人士王輝告訴記者。
7月5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呼市實地走訪看到的景象印證了王輝的話。不少樓盤的售樓處依舊冷清,空置的樓房隨處可見,一些已停工多年的爛尾樓仍未復工。
“呼和浩特這個只有200萬左右城鎮人口的城市,能否通過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人口集聚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地樓市未來的前景。”內蒙古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表示。
投資退潮后樓市堪憂
從去年限購松綁、央行9·30政策,到今年的3·30新政,進一步放寬公積金貸款門檻,房地產救市政策頻出,但一波接一波的利好似乎并未傳導至呼市樓市。
記者在呼市走訪了十余個樓盤的售樓處,即使部分樓盤打出首付5萬、8萬這樣的價格,依然難覓購房者的身影,售樓員形單影只。
“這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市場情況,購房者很少。”當地一家開發商高管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情況對比去年底雖有改善,但并不明顯。
賽罕區是呼市四個城區中商品房成交數量最大的城區,數據顯示,近兩年賽罕區的商品房成交量占比高達50%-60%。但7月5日記者在賽罕區的如意開發區香格里項目售樓處看到,近一個小時內,偌大的售樓處內看房者寥寥,只有兩個售樓員。
“很多客戶來買房都是投資用的,因此在我們已經售出的商品房內有很多沒人”,至于空置率,香格里售樓員告訴記者,目前在售的B區入住率較低,估計只有20%左右。
上述售樓員表示,“香格里一期開盤時售價僅為3800元/平米,現在售價已達9500元/平米,是如意開發區目前在售的最貴的樓盤。”
“呼市供應量最大的區域在東部和南部,價格虛高的情況相當嚴重。在價格下行趨勢中,價格虛高的樓盤肯定是走不動量的。”中交地產一位市場部人員表示。
此外,伯爵花園小區物業人員表示,目前小區只入住了幾十戶,入住率不到40%。“這里的業主很多是十幾年前買的房,當時就是用來投資的,很多人常年不在這里住,也不裝修。”
當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購房客戶基本上都是首次置業或改善型客戶,近兩年來呼市房價下滑趨勢明顯,投資客已經很少見,這也是售樓處內購房者不多的原因之一。
呼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網簽數據顯示,去年該市商品房成交均價為5303元/平米。
開發商備受煎熬
當地購房需求的不足讓開發商壓力倍增。
“去年集團給我們的銷售任務是25億元,但實際完成率只有一半左右,本來以為去年‘金九銀十’期間會有所改觀,但后來的銷售情況說明幾乎沒什么變化。”王輝告訴記者。
他進一步表示,今年集團沒有給分公司制定年度目標,但因為年中要出半年業績報表,5月和6月集團要分公司拿出業績,僅僅是這個要求也讓分公司感到了壓力。
目前,王輝所在的分公司在呼市有四個項目在開發,由于市場行情欠佳,今年沒有拿地補倉的計劃,而其他全國性房企今年上半年在呼市拿地的也很少。
據呼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資料顯示,上半年呼市共掛出19塊地,成交17塊,全部以底價成交。但內蒙古房地產服務行業協會會長高雄齊告訴記者,“這些地塊早就已經出讓了,只是當時出讓方式不規范,現在重新走流程。”
當地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稱,此前碧桂園曾來呼市調研,并計劃聯手當地某著名開發商合作開發,但考察后至今尚未投資。
品牌開發商日子不好過,呼市本地開發商處境則更為艱難。呼市當地研究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像巨華地產這樣當地的知名開發商都要用“抵賬房”來付賬。
“據我了解,今年呼市樓市的開工量不到3成,開工的大多是品牌開發商,而當地開發商開工的不多,很多之前停工的項目現在仍未復工。”王輝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時也發現,諸如成吉思汗大街上的新世界家園、水岸小鎮c區等項目仍然處于停工狀態。
“不少停工項目是之前盲目開發留下的病癥。”上述當地資深業內人士說,一些資金鏈斷裂的本地開發商選擇停工跑路。
“呼市的房地產市場問題很多,比如在建項目五證不全、已售已住商品房有房無本等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后有利于呼市的房地產行業好轉。”高雄齊表示。
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蘇銳此前表示,呼市房地產市場歷史遺留問題達174個,問題涉及13萬戶,涉及居民50萬人,約占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的1/6。另據房管局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呼市382個在建項目中有193個項目手續不全。
于光軍認為,樓市的支撐因素來自客群的購買力、基建設施和資金流入。目前開發商投入呼市樓市的資金與之前相比大幅縮水;客群主要為首次置業和改善型客戶,這部分客群的主要收入來自工資,而呼市的整體工資水平短時間內不會上漲太多,因此需要創造新的人口聚集空間。
“與鄂爾多斯、包頭等資源型城市不同,呼市是一個服務型經濟的城市,在地鐵交通、醫療教育、商業物流等方面具備發展優勢,如果能突破200萬城鎮人口的臨界點,樓市仍有發展余地。”于光軍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