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漲則房價必漲?盤點10年來股市樓市關系
2015/7/13 8:32: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對于股市和樓市的關系,業內流行的看法是“蹺蹺板”理論。樓市低迷,樓價下調,社會資金流進股市推動股價上漲;樓市熱,房價漲,資金跑向樓市使股市低迷和股價下跌。最近對于股市和樓市的關系,業內流行的看法是“蹺蹺板”理論。樓市低迷,樓價下調,社會資金流進股市推動股價上漲;樓市熱,房價漲,資金跑向樓市使股市低迷和股價下跌。
最近深圳等地傳來一些個案,因為股市大跌,不少投資人股票被套,財富縮水,先前定購的房子無法交齊首付款,提出緩交房款或退房。盡管這些是個案,但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近期股市大跌對樓市有什么影響?會不會對購房需求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股市大幅度波動接下來會影響到樓市復蘇回暖的步伐?
近日,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發布報告稱,從2015年6月15日至7月2日,該中心對包括西安在內的全國有代表性的5000戶家庭進行了季度電話回訪,經此得出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我國有8.8%的家庭參與了股市,持股家庭約為3700萬戶,其中93.8%為城鎮家庭。家庭借錢炒股的比例不高,對股市發展仍然樂觀,股票減持行為謹慎。
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均小于100,表明持股家庭看漲股價的同時對房價持看跌態度。但到了2015年二季度,持股家庭的房價預期上升到了111.8,而股市預期指數下降至110,持股家庭轉而看漲房價,股市與房市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明顯。
該中心表示,家庭股票投資行為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房價預期上,也體現在其購房行為中。今年一季度持股家庭與未持股家庭購房比例相當,但是2015年二季度,炒股家庭的購房比例由一季度的2.3%大幅上升至3.7%,而未持股家庭的購房比例略有下降。總體來看,股市資金撤出流向房市的跡象已經顯現,或將成為助推房市發展的又一動力。
股市與樓市,究竟關系如何?下面這篇文章為您說個明白。(房地產決策參考)
去年底的“賣房炒股論”似乎仍在耳邊,轉眼間隨著一線城市樓市的回暖,“賣股炒房”的說法又重現江湖。這兩個說法哪個正確暫且不論,但顯然,股市和樓市,一個當前的熱點和一個過去十年的熱點,免不了被大家聯系到一起來比較。然而,這兩者間到底是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還是互相促進共同進退的呢?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把時間跨度拉長到10年,從歷史數據中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首先來定義一下數據指標。我們用上證指數代表股市漲幅,中原一線城市的二手住宅價格指數代表樓市。這里之所以用二手價格而不是新房的,首先是因為一線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早已超過新房,二手才是市場主力;其次,二手房價不受開發商定價和成交結構的影響,更能反映市場真實價格;同時,都采用指數形式,能做到同質可比;還有一點,中原二手價格指數有超過10年的歷史,有足夠長的歷史數據,可以做長期比較。
不過,中原二手價格指數都是以城市基礎的,這里我們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平均指數為房價漲幅依據。主要是考慮到一線城市市場化程度高,交易活躍且投資屬性強,能充分反應房價的變化趨勢。其他城市不具備這些特性,所以暫不列入比較范圍。
指標定義好了,就可以來看具體的數據了。
我們以10年為界,先看兩個指數的累計總漲幅。從2005年4月到2015年4月,兩個指數的漲幅大致相當,上證綜指漲了283%而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漲了248%。
十年間房價和股價漲幅如此接近,我認為不是巧合。從宏觀上看,樓市和股市都是整體經濟的反映。股市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而樓市則是社會總財富的反映。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過去十年股市、樓市增長的基礎。同時,貨幣的流動性也對這兩個市場有直接影響。當整體流動性提高時,社會投資意愿增強,對股市和樓市都有正面影響,反之亦然。
對比房價指數和股指曲線可以發現,在過去十年的多數時間段內,股價和房價的上漲下跌周期都是同步的:
從2005年5月起到2010年10月,在這5年半時間里,A股和房價經歷了5個基本同步的上升和下降的小周期。
而從2010年11月起到2014年9月,在這將近4年的時間內,A股和房價走勢相反。其中,2010年11月到2014年4月的3年半中,房價上漲了45%而上證指數跌了32%。而在2014年5月到9月之間,上證指數開始上漲,而房價則短暫下跌了5個月。
從2014年10月開始至今,A股和房價又進入同步上漲周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