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稅初稿成形 100萬房每月或繳稅400元
2015/7/22 8:33: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房產稅的消息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據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師的了解,目前房地產稅立法的初稿已基本成形。未來的房地產稅主體稅種或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近日,房產稅的消息再次引起市場關注。據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師的了解,目前房地產稅立法的初稿已基本成形。未來的房地產稅主體稅種或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而成。
有關房地產稅,實際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上海和重慶兩地試點。上海試點的情況是是在上海新購且屬于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按人均計算,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進行房產稅征收。比如一個居民家庭原來已擁有的住房面積共計180平方米,剛好人均60平方米,現又新購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總價100萬,那么其一年應該繳納房地產稅4200元左右。而按新規定,以后購房者每年在支付房地產稅時,還需要額外支付新增加的“城鎮土地使用稅”。但專家表示,總體的稅負水平短期大體不變,對投資客來說,是不是要淚流滿面了?
因為據相關統計,在目前的房價構成中,稅費及房產商利潤占到60%,建筑成本只占40%。在房價中,目前土地占有的稅費太多,是形成房價過高的直接原因之一。如果將以往在房價當中一次性交納的稅費改成按年收取,那么,改革后房地產的開發成本將有大幅度降低。
假如地價和相關稅費分70年交,目前售價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從理論上說,按3600元/平方米的價格銷售即可盈利。今后,房地產稅的征收逐漸向“保有”而征稅,房產市場若干年后的情況是很可能是接近于買房容易,養房難。
有關部門表示,房地產稅立法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擬在房地產相關稅費負擔總體不變的前提下,適當提高保有環節稅負,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但理財師認為,這些可能只是前期的一些“說法”,投資者應當關注的是稅賦結構的改變。目前來看,房地產稅的改革未來是明顯不利于多套房、人均面積過大這種持有情況。
對于房地產稅的征收,其主要的意義和影響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炒過房的和將要炒房的
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是一個暴利行業,房價越高,利潤越高。而房產稅的到來,從消費環節的前期一次性征稅,逐漸轉向保有環節的征稅。如此將提高持有成本,降低去收益預期,從而遏制房地產的投資需求。當然,試點地區的做法和全國的統一的方式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毫無疑問,這都是對房地產投機、投資需求的較大打擊,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
2、地方利益保障防止過分依賴土地財政
以前,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很多即來自房地產行業,土地出讓金即是一個地方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而通過房地產也刺激了地方的GDP。因為地方政府往往無視房地產的暴利,甚至也樂于見到各種“地王”的誕生,除了拿到高額的出地出讓金外,剩下的,都由消費者來買單。房地產稅的改革征收,將逐漸改變地方財政過于依賴房地產發展的情況,也減少。
3、調節貧富差距
如果把房產稅看作房地產稅,向保有環節的征收轉變,意味著實際上是財產稅的一部分。如果開征房產稅,就意味著中國開始征收財產稅了。財產稅的征收,意味著中國真正啟動了調節貧富差距的遠大計劃。在理財師看來,這種腳步正在開始。
對此,投資者未來的投資方向應該如何轉變,理財師指出,有房地產投資偏好的,不妨轉向REITS房產計劃這種海外房產投資形式,以多元化資產配置改變過去部分人群在國內房地產投資較為集中的不利因素。目前,國內的REITS已越來越多的吸引了這類投資人群的關注目光。
能打壓房價、調節收入分配、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甚至是反腐?這是房地產稅廣受關注的重要原因。近期房地產稅風聲再起,頻屏頭條!
有消息稱,房地產稅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定,正在征求意見并不斷完善。房地產稅主體稅種或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具體稅率可能將由地方在中央確定的稅率區間內自行決定。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在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2014年中央決算報告時表示,今年將配合做好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可見,房地產稅全面征收已臨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