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銀行跑步進場 想當“P2P主力軍”
2015/7/28 8:34: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遮蔽在金融機構面前的政策疑云已經散去。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十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份被冠以互聯網金融“遮蔽在金融機構面前的政策疑云已經散去。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十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份被冠以互聯網金融“基本法”的《指導意見》開篇就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兩大市場主體: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至此,傳統金融機構介入互聯網金融業務審慎的政策風險顧慮已經不再成立,接下來只剩如何介入的問題。
尋求進入P2P網貸市場
在2013年、2014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大潮中,互聯網企業是主要力量,盡管中間夾雜有部分銀行背景的P2P平臺上線,然而無論從平臺數量還是累計交易量上都遠不及前者,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發展模式,但這一模式隨著金融機構市場主體地位的明確將被改寫。
“整個P2P行業管理的總資產規模也就幾千億,隨便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可能就達到千億級別,如果10家、20家城商行啟動P2P業務,很可能將成為這個行業的主力軍。”一位金融業人士向《IT時報》記者說道。
截至2014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133家城市商業銀行、665家農村商業銀行、89家農村合作銀行、1596家農村信用社、1153家村鎮銀行,且正在以每年數百家的速度在增長。
“以前出于政策風險的考慮,中小銀行不敢去做這一塊的業務,但現在政策已經基本明確,中小銀行加入P2P行業應該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長期關注和研究P2P行業發展的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指導意見》正式出臺之前的7月13日,蘇州銀行低調上線了其P2P項目“小蘇幫客”,該項目在2014年10月已經對外公布,由專長P2P技術著稱的點融網為其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主要是幫他們搭建平臺,他們對互聯網金融的架構也不是很了解,需要取經,不過風控是蘇州銀行自己在做。”點融網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負責人還透露,目前正在與多家中小銀行接觸,很快就會有結果。
中小行考慮外包P2P業務
“一直都有銀行在問我們,以前只是問問經驗,最近開始直接問團隊組建、運作方面的事兒,看來他們在做可行性方案了。”網貸中國CEO彭主林告訴《IT時報》記者,中小銀行正在更加積極推進P2P,“以往項目啟動人要直接對項目負有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現在政府已經定了,有了專門的部門,他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據彭主林透露,目前已有超過5家銀行在跟網貸中國接觸,銀行在網站搭建和運營方面經驗不足,但在風控和資產端彈藥充足。
在農村P2P網貸業務上有豐富經驗的貸幫CEO尹飛告訴記者:“現在每月都會受邀去好幾家農業商業銀行進行交流。”他透露,目前正在和幾家農業商業銀行進行合作,為后者提供網貸業務的規劃、產品設計、客戶獲取、風控等整個流程的服務,“相當于外包了農商行的P2P網貸業務。”
不過在監管細則出臺之前,中小銀行仍有顧慮。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告訴《IT時報》記者:“監管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使大家在做互聯網金融的時候能夠進行公平競爭,以免產生監管套利的行為。不能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業務,非銀行機構能做,銀行機構不能做,這樣就不太好。例如早期的余額寶很火熱,銀行跟上去了,但是銀行購買的門檻就要比阿里的高很多,這樣競爭性就差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