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工鋼產業亟待解決的四大突出問題分析
2015/7/29 8:32: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產能結構過剩、非標產品違規銷售、無序競爭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供需雙方不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在7月16日于山東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電工鋼學術年會上,中國金屬學會電“產能結構過剩、非標產品違規銷售、無序競爭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供需雙方不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在7月16日于山東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電工鋼學術年會上,中國金屬學會電工鋼分會秘書長陳卓對世界金屬導報記者說,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工鋼制造水平和供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但這些突出問題制約了我國電工鋼產業的下一步發展。
據悉,除極少數電工鋼產品需進口外,我國國產高端及中低端電工鋼均能滿足國內市場。目前,我國電工鋼生產企業數已達到34家(不含熱硅),產能約1228萬t,其中無取向電工鋼約1102萬t、取向電工鋼約126萬t。2014年,我國電工鋼產量超過800萬t,其中無取向電工鋼約700萬t(高牌號約77萬t、高磁感(高效)約34萬t);取向電工鋼約108萬t(HiB約72.64萬t)。
2014年我國HiB供不應求,合同執行率滯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鋼廠生產還不夠穩定,原牌號合格率不高,其中0.30mm、0.27mm、0.23mm規格及鐵損在1.10W/kg、1.00W/kg、0.95W/kg、0.85W/kg等牌號的產品,還有一定的市場供應缺口。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電工鋼進口量呈明顯下降態勢,出口量呈明顯上升的態勢。
針對我國電工鋼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電工鋼分會副主任委員王一德對世界金屬導報記者做了相關解讀。
�。�1)產能結構性過剩。近幾年來,我國電工鋼產業出現了盲目上項目的現象,突出的矛盾就是產能結構性過剩,特別是低牌號無取向電工鋼嚴重過剩和一般取向電工鋼的產能逐漸過剩:有利方面,產能的快速增長加快了我國電工鋼國產化步伐,促進了科技進步,更重要的是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不利方面,產能過剩增加了市場負擔,造成了市場供大于求等緒多問題。2014年我國電工鋼產能利用率為66.28%,與2013年相比下降了10.46%,其中無取向電工鋼產能利用率69.33%,同比下降12.28%、取向電工鋼產能利用率90.30%,同比上升12.77%,部分企業工藝技術尚在調整中,產能尚未完全釋放,市場原因導致不少企業減產或停產,產能利用率下降,國內外市場供需矛盾發生變化。
�。�2)非標產品違規銷售沖擊市場。三年來非標產品生產及銷售依然存在,一是目前我國全年仍有10萬噸左右的“二次油片”在使用。二次油片市場銷售及使用,主要集中在浙江臺州、河北地區,廣東地區在減少。非標產品使用存在質量隱患,不符合相關產業科技進步的要求;
二是冷軋碳鋼(Q195)替代電工鋼或混用較嚴重,目前國內在華南、西南、華東等地區依然有電機企業使用冷軋碳鋼(Q195)替代電工鋼使用,特別是福建、重慶等地區較嚴重。初步統計全國用冷軋碳鋼(Q195)替代電工鋼數量,大約占冷軋電工鋼總需求的20-25%,如江蘇多家企業生產的普碳產品沖擊市場;江蘇、內蒙等地企業還在違規生產熱軋矽鋼片,銷售到山東、河南、河北、天津等地,這些違規行為完全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減排法規,嚴重破壞了電工鋼和電器產品的科技進步,降低了產品質量和存在大量的質量隱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