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購物中心過度開發 集體遭遇開業延期、招商難題
2015/8/6 8:33: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位于北外灘的白玉蘭廣場,原本準備今年開業,但因多種原因目前已延遲到明年才能開業。無獨有偶,上海虹橋商務區由瑞安集團開發的購物中心項目虹橋天地更是幾度延遲,《第位于北外灘的白玉蘭廣場,原本準備今年開業,但因多種原因目前已延遲到明年才能開業。無獨有偶,上海虹橋商務區由瑞安集團開發的購物中心項目虹橋天地更是幾度延遲,《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其之前預期的開業時間是2015年上半年,后來延后到今年9月,再后來延后到今年年底。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深度調研獲悉,近年來,由于諸多資本涌入商業地產市場,導致每年全國購物中心過度開發,繼而讓購物中心集體遭遇工程延期、招商困難,部分地區的零售項目空置率甚至高達40%,使很多項目無法如期開業。但不少開發商們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這讓購物中心營運者陷入尷尬。
為拉升周邊房產?
“幾乎每年都有數百家新的購物中心增量投入市場,但是市場根本不需要這么多量,這會導致購物中心的總量供大于求。”長年負責購物中心開業、招商的協信商業地產集團上海區域商業總經理徐蓉坦言。
世邦魏理仕指出,2013年,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達3,900萬平方米,在建面積最多的前10個城市中有8個位于中國。2015年下半年,上海將持續迎來新項目入市,預計新增供應將達到71.4萬平方米,其中約有87%位于非核心商圈。
世邦魏理仕發布《購物中心建設:全球最活躍城市》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年至2016年間,上海和成都在建購物中心面積分別達330萬平方米和320萬平方米,為全球城市之最。在部分二三線城市中,大量的新增供應已經開始對零售市場表現帶來壓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家機構數據看到,2016年上海購物中心供應還將增大,2017年的供應也還將比今年更大。
緣何有這么多新項目入市?
“首先當然是住宅市場的調控與走低,開發商都看到多年后很多城市的住宅會過剩,因此一定要加緊轉型商業地產。其次,一些零售商由于生意難做,也開始轉向商業地產,比如步步高、銀泰等。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對很多開發商而言,開發購物中心是一個‘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過程,你只要建一個購物中心,就會使得周邊的寫字樓、住宅增值,只要將寫字樓和住宅租售出去,開發商就已經賺錢,剩下購物中心就變成了‘犧牲品’,開發商不關心購物中心的死活,他們只關心其他物業租售的盈利。要知道,零售業是非常繁瑣和復雜的,你不好好經營,僅是當做一個拉升周邊房產的工具,必然做不好商業。”RET睿意德商業服務部董事杜斌指出。
招商難題
隨著零售物業市場體量和版圖的快速擴張,諸多“后遺癥”出現。
首先是工期的延遲。“其實在業內這已是常規,能夠按時完成工期的大概只有萬達這類‘軍事化’管理的項目,因為萬達有數百個時間節點,每個節點必須完成指標,不能完成者出局,萬達甚至在部分管理崗位準備諸多備用者,一旦有人出局,立即有人頂上,這讓萬達廣場基本都可如期開業。但其他業者并不具備此種能力,一旦項目過多則工期難以如期完成。”旭美商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潘韜告訴記者。
最讓人頭痛的當屬招商。
有多年招商經驗的徐蓉透露,以往一個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應該是LV、GUCCI這類“重奢”大牌,但如今隨著公務消費受限、海外代購升溫等,很多奢侈品消費都不會落地在國內,這讓大牌在前一陣也開始“破天荒”打折,于是“重奢”大牌鮮少有擴張計劃,而且這類大牌通常在一個城市也只能開3~4家店,一旦飽和也不會再擴張,于是招主力店難度加大。
“大家退一步,就開始招‘輕奢’品牌,比如coach、MK等,但這些品牌都需要裝修補貼,按每平方米3萬至5萬不等計算,一家輕奢店的補貼可高達數千萬元,這些成本都要購物中心承擔,這讓業主不堪重負。”杜斌坦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