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放寬:外國人可在中國購房
2015/8/29 8:33: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日前,商務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取消了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辦理境內貸款、境外貸款、外匯借款結匯必須全日前,商務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取消了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辦理境內貸款、境外貸款、外匯借款結匯必須全部繳付注冊資本金的要求。明確有資格的境外機構和個人可在國內購房。
其實早在今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對外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刪除了此前針對外商投資房地產的全部限制類條款。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國內的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市場雖然好轉,但是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壓力非常大,目前看來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是平衡的,目前放開外資準入也是基于市場的環境比較穩定。
外國人購房主要關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此外這些外國人的實際購買的數量很少。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外國人在中國購房非常少,多數外國高管在中國均是選擇租房。
“大部分外國人在華工作基本不超過2年,因此這類客戶不會因為定居而買房,而從投資角度來講,應該來說也不會特別多。”張宏偉提到。
張宏偉進一步指出,目前外資通過開發投資和并購兩種方式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但是在絕對數量上卻非常少。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房地產基金投資迎來一波小高峰,目前已集結42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6萬億元)的總金額,其中超過四成的資金,即逾4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55億元)將投向中國房地產市場。
“與此前的投資策略不同的是,盡管中國一線城市仍是外資關注的重點,但由于一線城市資產價格已處于高位,機構投資對發展潛力較大的二線城市或規模更小的城市,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世邦魏理仕執行董事邵律表示。
而這個政策的出臺,無疑會給更多海外資本入場的機會。
除了行業競爭和經營模式之外,在中國,開發商需要在拿地、交通等問題上與地方政府頻繁溝通。
針對外資開發企業在中國投資拿地開發物業的優勢和難點,世邦魏理仕中國區商業服務部資深董事儲祥昀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分析,外資開發商的優勢包括強大的品牌形象、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以及國際網絡和資源,同時它們也缺乏當地的政府網絡和資源,缺少對當地消費者的深刻洞察,以及需要建立同時具備本土管理經驗和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