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乳企寒冬仍在發酵 調整產品結構是常態
2015/9/4 8:32: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產經新聞報:三氯氰胺事件給國內乳企帶來了沉重打擊,在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的時間里,我國乳企現在過得如何呢?根據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產經新聞報:三氯氰胺事件給國內乳企帶來了沉重打擊,在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的時間里,我國乳企現在過得如何呢?根據上市公司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嬰兒奶粉市場,國內乳企的寒冬扔在持續發酵之中。
在已經發布半年報的國內乳企可謂喜憂參半。貝因美、合生元等企業均不同程度出現下滑,同期,蒙牛、伊利、燕塘乳業半年報業績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蒙牛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13.39億元,同比增長27.7%;伊利利潤總額31.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6%;燕塘乳業凈利潤為0.46億元,同比增長11.63%。
分析人士指出,而蒙牛、伊利等企業以液態奶、酸奶等產品占得了先機。
奶粉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現在的奶粉市場就是殘酷。由于嬰兒配方奶粉競爭日益加劇,價格戰似乎已經無法避免,使得諸多以配方奶為主營的乳企出現營業與凈利雙降的結果。
“造成現在奶粉競爭激烈是多方面造成的,并且仍將持續。”北京玉雪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瑞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嬰幼兒奶粉總是會時不時出現一些問題,這使得人們選擇奶粉時更加謹慎,使得一些企業奶粉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
張雪瑞向記者解釋,從三氯氰胺問題出現以后,國內奶粉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沒有挽回消費者的心,直到目前,許多消費者還是只認洋奶粉。而隨后一些洋奶粉也爆發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使得消費者對于那些沒有出現問題的奶粉忠誠度空前提高。從而擠占了其他品牌的原有市場。
面對競爭日益加劇,許多乳企為了降低庫存,爭奪市場,不惜大打價格戰,這也使得市場持續混亂且利潤進一步下滑,中小乳品企業生存舉步維艱。而網店、微店的快速發展以及海外代購的興起,也影響著許多乳企實體店的銷售。
“如今網絡非常方便,同一種品牌在不同網商手里賣出的價格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網上的價格要比實體店便宜許多。”一位經常海淘的媽媽這樣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張雪瑞告訴記者,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得線下實體店奶粉價格完全沒有優勢可言,除了一些網絡直營的奶粉品牌,大多數奶粉企業還是依靠線下,或者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銷售。同時,企業不可能只將自己的產品代理給一家網店,所以本身網店之間就有競爭,而在同樣質量的前提下,最快贏取市場的手段就是低價,這也使得價格戰全方位升級,從線下一直到線上。
知名奶粉品牌貝因美曾表示,整個奶粉行業的電商業務占比越來越大,這些電商平臺仍然以較高利潤率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旗艦產品來拉動客流,并更傾向于賣進口小品牌,因為它們有更高的利潤率。
奶粉企業生存艱難肯定不單單是因為網絡帶來的影響,網絡只是給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一個引爆的機會。張雪瑞表示,網絡給人們帶來了更多品牌的選擇,同時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相同的品牌。
此外,許多客戶還是存在洋奶粉就是好奶粉的誤區,許多網店會推薦國外小品牌奶粉給客戶,并且樂于銷售這些小品牌。為了擠占中國市場,許多國外品牌已經做好了打價格戰的準備,這使得網商們可以賺取更多利潤。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乳企眾多,造成國內奶粉市場供大于求。而配方奶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在面對價格戰的時候,一些原本依靠低價占領市場的小型乳企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力不從心,今后奶粉行業并購可能會常態化。
調整產品結構成趨勢
調整產品結構使得一些企業在目前來看應對自如。根據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在蒙牛的收入構成中,液態奶占總收入85.8%多;伊利液態奶占比更高,為總收入的98%多;而燕塘則沒有奶粉產品。
從發布的財報中來看,伊利2015年上半年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的營業收入287.5億元,其中液體乳收入224.2億元,約占78%,而其旗下的安慕希常溫酸奶與每益添品牌銷售額均大幅上升。
據伊利方面透露,2015年上半年,該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重點產品正在快速成長與壯大,有效促進了公司整體業務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機構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5年6月,伊利液態奶的市場份額為29.6%,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繼續居行業第一。
另一家乳企巨頭蒙牛也出現同樣的趨勢,蒙牛液態奶2015年上半年收入219.4億元,旗下各子品牌液態奶出現一定程度下滑,而酸奶則實現高增長。無論是伊利還是蒙牛,可以看出來的是,乳企巨頭們已經開始有意主動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力求更符合市場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人們對養生愈發重視,酸奶的銷量日漸走高,一二線城市平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而三四線城市更是高達35%左右。常規的白溫奶由于逐漸失去市場,正在倒逼乳企進行產品結構轉型。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則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消費市場對乳品營養需求的持續升級以及乳企對高利潤的追逐。值得注意的是,酸奶是中國乳業近幾年增長最為快速的品類,根據市場咨詢公司英敏特最新關于酸奶的報告顯示,2009至2014年,酸奶總市場銷售量實現翻倍,增長了111%。
目前,酸奶在一二線城市增速已經平緩,乳企們更多地將目光投向增速相對較快的三四線城市。但酸奶與奶粉有相同的問題,就是品牌過多,競爭雖然沒有奶粉那么激烈,但也是暗流涌動。
今年上半年,伊利對外宣布擬投資6.5億元,新建酸奶及乳酸菌飲料項目,預計項目建設期為22個月,燕塘也在上半年加大了酸奶新品的推出。業內預計,在未來5年內,中國酸奶零售市場將持續增長,2019年的銷售量達到412.8萬噸,銷售額達605億元人民幣。酸奶將成為各大乳企必爭之地。
不過同時也需要注意,酸奶市場似乎正要走奶粉市場的老路,品牌越來越多,差異化越來越少,進口產品越來越多,國內產品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少。如何提高酸奶的各項指標,給客戶耳目一新的感覺,將成為今后國內酸奶需要考慮的事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國首臺6000米自主水下機器人研發成功
- 下一篇:9月2日國際油價先抑后揚收盤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