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的“互聯網+”機遇和挑戰解讀
2015/9/10 8:33: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三農”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必須保持抓農業勁頭不松、投入不減、深化改革步伐不停,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2015年3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三農”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必須保持抓農業勁頭不松、投入不減、深化改革步伐不停,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走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會議強調農業現代化,同時提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提升產業。作為中國最大實體產業的農業,在互聯網+時代,顯然是巨大的待挖掘市場。
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最大的傳統產業特點包括:
1)市場空間大。
2)產業落后,信息不對稱較嚴重。
3)大規模分散的用戶。
4)交易環節較長,交易成本高。
5)交易可持續性強。
據此分析,農業顯然具有巨大的互聯網改造空間,會催生出很多新的業務形態,組織模式,經營手段。第一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主要的功能是為生產、生活提供物質資料。由于其產業的特性和從業者的認知狀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一產業的信息化發展都是較為滯后的。
在以往的第一產業發展中往往會出現這樣場景:農戶春播秋收、漁民撒網捕魚,忙碌了的生活卻沒有穩定的收入,由于沒有供求信息,往往價格被采購商壓得很低,只能保證基本生活,甚至有的時候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證。于是開墾荒地、擴大養魚場的想法就縈繞在農民眼前,可是由于無人擔保貸款難以解決,如何維持這些生計的所需又成了頭疼的事……
傳統互聯網時代,農業門戶網站一直是主角,在政府的推動下建立了大量農業網站,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農村電腦普及率及網絡普及率較低,農民獲取數字信息的能力薄弱。由于絕對多數農業門戶網站都是政府背景的,運營機制呆板,反映滯后,難以適應信息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農業類app應用開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大量出現,這些農業類app應用在服務內容上復制了傳統的農業門戶網站,能夠為用戶提供農業信息推送,一定程度解決了農戶獲取信息的問題。預計未來在移動互聯網出現的農業類app應用將愈來愈多。
2014年被認為是互聯網農業新紀元。互聯網農業的三種主要模式包括:
一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自動化、精準化操作的智能農業模式;
二是利用互聯網的強大營銷能力,創建廉價且高效的營銷入口;
三是借助互聯網的整合能力,打造營銷,金融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
這三種模式是依次推進的狀態。如今樂視已經宣布進軍農業,成立樂視互聯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并公布了樂視農業的全盤布局,上線食品電商平臺“樂生活”。除了樂視網以外,眾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互聯網農業的行列。
案例:本來生活
行業挑戰
農業是看上去簡單卻隱含著巨大機會的大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和聯想控股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農產業及食品總規模為9.3萬億,農資總市場為2.2萬億,其中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萬億,農業產業鏈占據將近一半的份額。但與此同時農業產業的挑戰也非常之多,信息溝通的瓶頸、組織能力的低水平、產業鏈上下游分散等問題比比皆是,并且農業產業的規模和標準化的程度也比較低,整個上下游供需之間的信息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不對稱。另外,物流水平的落后,金融資源不充分,品牌意識相對薄弱,食品安全風險等問題都是農業產業急需解決的挑戰。
圖:農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