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孤兒藥”緊缺 背后蘊含投資機會
2015/9/18 8:32: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繼8月初廣東一患兒父親在網上發布求放線菌素D帖,引發各方對孤兒藥斷貨問題的關注后,9月15日,一則“7.8元一盒的嬰兒痙攣癥常用藥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難繼8月初廣東一患兒父親在網上發布求放線菌素D帖,引發各方對孤兒藥斷貨問題的關注后,9月15日,一則“7.8元一盒的嬰兒痙攣癥常用藥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難求,黑市炒到4000元”的消息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有分析就指出,相關部門在執行孤兒藥產業政策時,應該給予孤兒藥在研發、定價、流通上的更多扶持。
藥價倒掛等因素造成緊缺
國家食藥監總局數據庫顯示,國內生產注射用促皮質素的廠家目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
據悉,ACTH曾經是國家發改委的限價藥。2006年,發改委發布的[2006]2989號文件中,對354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進行限制,ACTH名列其中,最高限價為7.16元/支。
而放線菌素D的緊缺問題,則被一些醫生甚至貼到了微博上。“我院現使用的‘放線菌D’粉針,生產廠家是海正藥業,了解到該藥品因‘企業重組后生產線調整尚需工藝驗證等工作’原因暫停生產,目前已導致全國性斷貨。”某三甲醫院科技科《藥品時訊》第299期如是直言。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于明德曾公開表示,廉價藥品正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
有機構分析就表示,造成低價藥難覓的原因是藥價倒掛等,造成低價藥入市受阻。
他山之石或可借鑒
事實上,針對低價救命藥頻頻斷貨的問題,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措施。2014年4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委制定《關于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規定對納入國家低價藥品目錄的藥品,取消針對每個具體品種的最高零售限價,允許生產經營者在日均費用標準內,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或調整零售價格,保障合理利潤,并提出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等相關政策,保障低價藥品的供應。
不過,光從定價環節去扶持,可能還遠遠不夠。以歐盟為例,歐盟規定獲得批準上市的孤兒藥將享有10年的歐盟市場專營保護期,且對中小型企業孤兒藥申請費用減免。日本罕用藥研究全過程,從臨床前試驗到臨床試驗,均可享受基金資助。從1999年開始,政策更加優惠。對于罕用藥,此減稅額可加到罕用藥的通用減稅額上,最高減稅額可達公司稅的14%。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