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臨儲價下調至每斤1元 飼料需求低迷
2015/9/27 8:32: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長久以來,期貨市場上一些農產品之所以成為僵尸品種,往往因為國內收儲政策的干預使得價格缺乏彈性,對于缺乏波動的品種自然無法吸引資金逐利。這一點在玉米期貨上得到一長久以來,期貨市場上一些農產品之所以成為僵尸品種,往往因為國內收儲政策的干預使得價格缺乏彈性,對于缺乏波動的品種自然無法吸引資金逐利。這一點在玉米期貨上得到一定體現。不過,隨著股指期貨交易受限,近期不少此類品種“咸魚翻身”,繼棉花、白糖之后,玉米期貨也開始了復蘇之旅,從曾經成交不足3000手/日,到如今單日成交最高達95.7萬手。
近日,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5年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2015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收購期限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為1元/斤。
農戶種植意愿下降
今年4月下旬以來,玉米期價持續弱勢下行,主力1605合約6月4日跌破2200元/噸關鍵支撐價位,此后玉米價格加速下跌,并于7月27日跌破2000元整數關口,目前期價已經跌破2010年7月以來的新低1823元/噸,而且弱勢格局仍在持續。
“2015/2016年度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斤,較去年臨儲價格最多調低了0.13元/斤,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新的臨儲價格取消了地區差價,并對臨儲玉米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鞭r產品集購網研究員林國發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林國發認為,玉米臨儲指導價格下調,必定會影響到農民的種植收益,但按照當前國家手中仍超過1.5億噸的臨儲,內外玉米價差過大情況下,調低臨儲玉米價格有利于減少進口玉米、高粱、大麥影響,另外可以適度引導部分不是非常適宜種植玉米的地區減少播種面積,改種其他作物,優化我們糧食作物生產。
進入9月,一壟壟望也望不到邊的玉米田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墒�,面對國家的臨儲價格,種植玉米的農戶今年可能要犯愁了。
“以前種的都是黃豆,沒種過玉米,現在黃豆是1塊8毛多錢,再種就是賠錢,包地是400元一畝。降到每噸一元錢的價格,意味著今年的玉米利潤將大幅縮水。從種大豆改為種玉米已經費了不少勁,難道來年還要再從玉米改成種別的嗎?現在也只能繼續種玉米,外加種點別的作物�!庇衩追N植戶鄭國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林國發認為,種植玉米利潤仍相對好于大豆,但這也令農民來年繼續種植玉米意向有所減弱。玉米單產高,畝產值高,在當前情況下,國家仍執行臨儲政策,保證了玉米銷售,而大豆2014年開始取消了臨儲政策,加上單產偏低,效益低下,目前我國大豆播種已經萎縮到黑龍江寒溫帶地區。
據農產品集購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一畝玉米產量折標在1000-1200斤左右,如果按照2014年價格,產值在1100-1300元,而大豆單產普遍不足300斤,產值不足600元,種植過程中物料及人工方面玉米雖然比大豆要偏高一些,但2014年東北地區玉米種植凈利潤普遍有300-400元/畝,而大豆不考慮價格補貼處于盈虧平衡位置,即使考慮補貼凈利潤也不足100元/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