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起玉米臨儲價下調至每斤1元
2015/9/27 8:32: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長久以來,期貨市場上一些農產品之所以成為僵尸品種,往往因為國內收儲政策的干預使得價格缺乏彈性,對于缺乏波動的品種自然無法吸引資金逐利。這一點在玉米期貨上得到一長久以來,期貨市場上一些農產品之所以成為僵尸品種,往往因為國內收儲政策的干預使得價格缺乏彈性,對于缺乏波動的品種自然無法吸引資金逐利。這一點在玉米期貨上得到一定體現。不過,隨著股指期貨交易受限,近期不少此類品種“咸魚翻身”,繼棉花、白糖之后,玉米期貨也開始了復蘇之旅,從曾經成交不足3000手/日,到如今單日成交最高達95.7萬手。
近日,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5年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2015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收購期限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為1元/斤。
農戶種植意愿下降
今年4月下旬以來,玉米期價持續弱勢下行,主力1605合約6月4日跌破2200元/噸關鍵支撐價位,此后玉米價格加速下跌,并于7月27日跌破2000元整數關口,目前期價已經跌破2010年7月以來的新低1823元/噸,而且弱勢格局仍在持續。
“2015/2016年度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定為1元/斤,較去年臨儲價格最多調低了0.13元/斤,也是自2008年國家推出玉米臨儲政策以來,臨儲價格首度出現下調。新的臨儲價格取消了地區差價,并對臨儲玉米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研究員林國發表示。
林國發認為,玉米臨儲指導價格下調,必定會影響到農民的種植收益,但按照當前國家手中仍超過1.5億噸的臨儲,內外玉米價差過大情況下,調低臨儲玉米價格有利于減少進口玉米、高粱、大麥影響,另外可以適度引導部分不是非常適宜種植玉米的地區減少播種面積,改種其他作物,優化我們糧食作物生產。
進入9月,一壟壟望也望不到邊的玉米田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可是,面對國家的臨儲價格,種植玉米的農戶今年可能要犯愁了。
“以前種的都是黃豆,沒種過玉米,現在黃豆是1塊8毛多錢,再種就是賠錢,包地是400元一畝。降到每噸一元錢的價格,意味著今年的玉米利潤將大幅縮水。從種大豆改為種玉米已經費了不少勁,難道來年還要再從玉米改成種別的嗎?現在也只能繼續種玉米,外加種點別的作物。”玉米種植戶鄭國全表示。
對此,林國發認為,種植玉米利潤仍相對好于大豆,但這也令農民來年繼續種植玉米意向有所減弱。玉米單產高,畝產值高,在當前情況下,國家仍執行臨儲政策,保證了玉米銷售,而大豆2014年開始取消了臨儲政策,加上單產偏低,效益低下,目前我國大豆播種已經萎縮到黑龍江寒溫帶地區。
據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一畝玉米產量折標在1000-1200斤左右,如果按照2014年價格,產值在1100-1300元,而大豆單產普遍不足300斤,產值不足600元,種植過程中物料及人工方面玉米雖然比大豆要偏高一些,但2014年東北地區玉米種植凈利潤普遍有300-400元/畝,而大豆不考慮價格補貼處于盈虧平衡位置,即使考慮補貼凈利潤也不足100元/畝。
飼料需求低迷
“近幾年玉米市場連年增產,供應量不斷增大,但下游需求并沒有明顯好轉,特別是下游飼料企業的需求。今年有很多飼料廠的飼料銷量明顯下滑,以20%-30%的幅度比較常見,有很多飼料企業的飼料銷量甚至出現了40%-50%的下滑。此外,由于國內玉米價格要遠高于國外,造成進口玉米替代品數量顯著增加,而這進一步壓低了國內玉米價格。”分析師劉棟表示。
與此同時,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進口玉米量還只有8.4萬噸。而今年僅前8個月,這一數據就刷新為437萬噸。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正是由于國內的高價玉米,讓相關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如果玉米加工企業用國內原料,成本比較高,下游企業成本也比較高,就沒法跟國際廠商競爭。
進入8月份后,隨著河南新玉米上市,玉米價格出現跳崖式下跌。9月中旬國內玉米價格仍處于下跌趨勢,河南深加工企業收購玉米折標價格下滑至1820-1850元/噸,河北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下調至1850-1860元/噸,山東主流價格受到河南新玉米沖擊下跌至1950-2000元/噸。
對此,林國發認為,接下來東北大量新玉米將陸續上市,玉米價格可能繼續下滑,新的2015/2016年度臨儲玉米收購價格將大幅下調至2000元/噸,兩者均利空玉米。
長久以來,玉米的下游需求情況主要體現在飼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方面,目前飼用和工業用都處于萎縮狀態。自2014年初以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普遍虧損,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降低。一德期貨農產品中心的總監助理李曉威表示,進入2015年行業虧損持續。農業部數據顯示,2015年1-7月我國生豬存欄量均值為38933萬頭,較2014年大幅減少4232萬頭,降幅為9.8%。生豬數量少,能繁母豬下降,養殖戶對后市行情較為悲觀,飼料需求降低,抑制了玉米的消費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