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房企囤地20年 房價已上漲百倍
2015/9/29 8:33: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一平方米8萬元至10萬元,這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協和城“2068號公館”近期開盤后一度開出的均價。該項目于1992年首次拿地,僅二期項目就“在建”了20多年。年報一平方米8萬元至10萬元,這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協和城“2068號公館”近期開盤后一度開出的均價。該項目于1992年首次拿地,僅二期項目就“在建”了20多年。年報顯示,開發商中國地產在2010年后曾三度推遲了竣工時間。據上海中原物業顧問研究員劉光富介紹,上海協和城項目首次拿地的1992年前后,周邊區域的居民住宅報價還不到千元。按照開發商如今開出的最高價,單價漲了約100倍。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的不作為行為核查問責情況顯示,截至8月底,各地今年已處置閑置土地31.25萬畝。《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曾經的“地王”、知名開發商都曾存在囤地行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閑置土地逾十萬畝。樓市調整期低價拿地、囤地惜售背后,是開發商暴利和高房價。
在北京,曾經的“地王”也存在“囤而緩建”的情況。2011年北京單價最高的“地王”地塊——崇文門菜市場地塊,拍賣時經歷多家房企33輪競價,按出讓價,樓面地價達4.3萬一平方米。到了2014年年末,該地塊仍無建成的地面建筑,目前仍在建設中。記者從多家地產中介了解到,近4年來,該地塊周邊的商住樓租金就漲了近30%。
“僅海南省,2014年就清查出閑置土地13.92萬畝。”海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陳健春說,涉及囤地開發商包括華潤、中信泰富、魯能和中遠等,僅12家知名房企閑置土地就有4.47萬畝,時間最長的達20多年,其間一些地塊周邊房價至少翻了一倍多。
“很多樓盤不是拿完地就開建,能拖則拖是‘潛規則’。”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嘉等市場人士說。據了解,不少房企拿地后,往往根據樓市行情或有可能的政策判斷房價走勢,再確定開盤時間。“一旦樓市回暖就加緊開盤,如果趕上房價低迷盤整時期,就以種種理由囤地。”
囤地最終都要由消費者埋單:2008年1月,知名房企和記黃埔取得上海嘉定南翔地塊時,樓板價不足每平方米3000元。從拿地到開工超過3年,2013年9月首次開盤時,毛坯房均價達3.1萬元,超過土地成本10多倍。
同時,囤地還帶來住宅產權縮水,侵害消費者權益。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位于通州區宋莊鎮的魯能“格拉斯小鎮”項目拿地10多年目前仍在開發銷售。據銷售人員透露,按2005年前就已拿地計算,京郊一些正銷售規劃中的住房產權或已縮水10年,“買房者還沒住產權就先縮水”。
業內人士表示,囤地還不止是開發商暴利的簡單問題:假如一座城市一年計劃供地10000畝,但有20%批而未用,供應的土地沒有建成房子就可能帶來住宅供應混亂,供需被人為扭曲,形成地價攀升、房價走高的循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