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移動支付成功案例共同點分析
2015/10/10 8:34: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世界第一個移動支付公司是哪家?答案是Paypal。其實Paypal的第一個產品就是讓Palm用戶之間簡單轉賬,移動設備上支付,還不算移動支付?當然最后沒有繼續世界第一個移動支付公司是哪家?答案是Paypal。其實Paypal的第一個產品就是讓Palm用戶之間簡單轉賬,移動設備上支付,還不算移動支付?當然最后沒有繼續并轉型變成了互聯網支付企業。
全球移動支付最活躍國家?不是美國,是非洲肯亞。M-PESA是一個2007年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有超過1900萬注冊用戶,占國家人口70%,每天有超過600萬筆交易在平臺上完成。
日本可以說是移動支付領頭羊,早于2004年就由NTTDocomo推出第一臺FeliCa支付手機(八達通技術也是用FeliCa技術),比蘋果ApplePay早了10年。在2011年已經有超過33%日本人使用過手機進行支付,同時間歐美只有不到15%。
美國最成功移動支付網絡是什么?答案是星巴克。每5杯咖啡就有一杯是用星巴克APP進行支付,星巴克每周處理超過900萬筆移動支付交易。
當然按實際筆數,中國估計已經是世界移動支付的老大,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首的移動支付,正在從一線城市開始快速向全國發展。從錢方數據可以看到,移動支付對比銀行卡交易增長速度非常驚人,在個別商圈已經超過銀行卡。而二線城市一樣潛力十足,一家連鎖餐飲50家店一天可以過千筆微信支付。
不過提起移動支付,大家可能更熟悉NFC近場支付,這個最近全球運營商喜愛的支付標準,其實早于2004年由諾基亞、飛利浦和索尼共同訂立。11年過去了,NFC的日子并不好過,可以說非常難過:
第一代諾基亞、飛利浦和索尼(不用說了)
第二代谷歌聯合花旗銀行、萬事達卡、FirstData和美國三大運營商之一Sprint推出谷歌錢包,但根據美國調查,超過六成民眾對于NFC技術無概念
在中國,中國移動幾年前推出NFC產品,并能在上海地鐵使用,但推出數年,可以說實際用戶寥寥可數
香港運營商早于2013年就才推出NFC手機支付,基本也是個小眾產品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老大們(銀行、運營商、手機廠商)等不斷使勁推廣NFC推廣不動,但全球各地卻有無數移動支付成功例子?如果細看,不難看到當中成功共同點:
1.痛點不是快和方便
很多人以為快、方便是痛點,不能說錯誤,但當小額支付有八達通這種產品,大額支付場景不求快(吃飯后結賬不差1分鐘)。快只是個偽需求。M-PESA非洲成功是因為當地沒有健全銀行體系,手機是銀行代替方案。
2.場景
支付是一個需要場景的行為,星巴克是因為使用APP可以同時使用會員優惠。單純的支付行為現金和銀行卡已經能處理得很好,畢竟,我把銀行卡綁定了手機我還是得帶錢包和銀行卡。
3.培養用戶習慣
移動支付關鍵點是綁定銀行卡并培養用戶習慣,這通常需要一個強大的平臺或生態圈進行推動。日本是從線上消費到交通出行,中國支付寶是網上購物,微信支付是紅包和社交轉賬,再加上活動刺激,培養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
4.足夠多能接受移動支付的商戶網絡
NFC的推廣難道在于成本過高,需要用戶和商戶端都支持NFC,POS機升級成本往往以億計算。對比支付寶和微信的開放方案,商戶只需要安裝一個APP就能簡單進行收款。
對于未來移動支付的看法,我認為由于ApplePay和各大運營商的關系,NFC會占有一定位置,但很難成為主流,未來主流應該是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無需硬件配合的移動支付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愛奇藝起訴搜狗不正當競爭行為 索賠200萬元
- 下一篇:盤點七家互聯網公司的失敗教訓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