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副總裁路騁:社群的價值將在電商發展中凸現
2015/10/24 8:33: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0月23日上午,深圳消息,第四屆安卓全球開發者大會暨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高層論壇,今日在深圳正式開幕。IDG全球常務副總裁、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新10月23日上午,深圳消息,第四屆安卓全球開發者大會暨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高層論壇,今日在深圳正式開幕。IDG全球常務副總裁、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新浪網副總裁鄧慶旭等重量級嘉賓出席。
AndroidWorld全球開發者大會由IDG集團旗下IDGWorldExpo發起并承辦。大會基于Android平臺,促進國內外信息技術廠商、專業人士和企業用戶進行商業模式探討、技術交流、移動應用推廣的交流盛會,為更多業內人士提供探索和尋求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契機。推動各種移動應用軟件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內的廣泛使用,推進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會上,京東副總裁路騁與在場的觀眾分享了關于京東在社群經濟和社群電商方面的思考。路騁認為,傳統的電商+廣告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了過去,社群的價值將在電商發展中越來越凸現。
以下為路騁演講全文:
上臺鞠躬!我就不做廣告了,集團嫌我長得太丑了,不允許我在外面做廣告。
說一下最近這段時間針對社群商業共享經濟做的戰略投資方面的研究,不代表集團,代表個人,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在我的觀點來看,會把現在的互聯網分成幾個類型,首先是PC互聯網,也就是傳統互聯網,像京東、阿里、唯品會,不管是這種自采模式、平臺模式或是特賣的方式,我們都認為是中心化流量分配,是電子商務的1.0形態。2.0是基于移動端的去中心化的模式。未來可能是基于智能終端設備的智能互聯。現在移動互聯是所有人都認知的趨勢或者說現在的狀態,大家來到這里也是因為如此。我們看一下移動互聯跟商業有什么特點。
我們先說一個詞“經濟特征”,百年的工業邏輯告訴我們要盡可能少的生產你的產品類型,盡可能是標準化、單一化,因為可以通過規模化生產實現邊際成本的降低。到移動時代,發現小米做手機又突然做了空氣凈化器,把一批本來做空氣凈化器很好的廠家逼的無路可走,賣899元。我們新的說法是,羊毛出在豬身上,有人說羊毛出在狗身上,有人說羊毛出在牛身上,沒有關系,關鍵是沒有出在羊身上。先用羊毛把大家吸引過來,然后通過范圍經濟在用戶身上產生作用。
我們再看商業邏輯產生什么變化,產品售賣是產品方面的,到現在變成用戶運營。原來開一個店鋪一定是搶占商業街高流量的入口,搶占人流,現在很多做傳統生意的同學們說現在是新常態,生意難以維系了。原來做傳統生意是在線下搶占入口,現在是搶時間。時間在我們看來就是人們的眼球。原來我們說人圍著物轉,現在的情況變成了物圍著人轉。
我們再來看一看消費行為的變化。原來的用戶基本上是被動接受。我記得360的總裁周周鴻祎先生說過一句話,說用戶根本不知道要的是什么東西,我們會比他們更專業,給他們更好的東西就可以了。這個話對不對我們放在一邊,但是現在的情況又發生變化了。又拿小米舉例子,小米今天沒有出現在會場,拿它舉例子他不會告我。小米會說米UI系統是用戶主打的,參與到設計和更新迭代中來,我每周更新一次,我們經常講故事。小米確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F在看來,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形態、商品銷售模式在介入用戶的想法和用戶的需求,就是用戶主導的C2B。原來是單向的價格傳遞,現在是雙向的價值協同。現在很多人會談二級微分銷、三級微分銷,核心的是把買家變成賣家,從買家身上搞起流量。原來不管是中心化的流量入口還是什么,不管是多大的火車,都是一個火車頭帶動整個火車往前跑。當火車足夠長、特別長的時候,車頭一定是乏力的,這時候情況發生變化,三駕車頭幫我們跑,一個平臺,一個是賣家來源,還有一個是買家來源,每一個消費者基于信任和口碑都在幫我們進行著傳播,這有點兒意思。
社群經濟,這段話(見PPT)不是我總結的,是我看了若干的分析和定義之后,覺得它是最能說明的。基于此和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抱成團,發生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價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自運轉、自循環的范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就像羅輯思維,他們是自己塑造的形象,他們賣很多產品,準備了多少都是十分鐘搶光,所以現在社群也是很熱的話題,很多人在往這個方向轉。
我們看一看我們的一些觀點,當然這不是我們自己用戶的,還有一些學習、借鑒和總結。首先,社群商業是用戶主導、數據驅動、定制化C2B的商業形態。首先內容,這個內容不僅僅文字,也不一定是視頻和音頻。比如說小米,手機就是它的內容。內容是吸引流量的入口。社群實際上是用來沉淀用戶的,比如說我們同時也知道一些咨詢公司,他們的咨詢或者培訓可能是內容,最后通過資本投資的方式進行變現,最后商業屬性產生變化,就是剛才說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一切產業皆媒體,一切關系皆渠道,一切環節皆體驗,這三句話我們覺得挺有道理。首先,一切產業皆媒體,目光所到之處,金錢必然追隨。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愿意在手機上花時間看你的東西,這就已經產生價值了,很多自媒體通過這個能夠產生盈利。我們說在整個生產鏈當中,包括研發、生產、物流運輸,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作為媒體的屬性去進行自有的傳播。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米的所有產品都是媒體,對可口可樂來講,每一瓶包裝也是媒體。大家看這個圖片(見PPT),它是打哪個群體?60后會不會買它的賬?這就告訴消費者你是對誰宣傳。媒體要產品化,原來說的“我好、我好、我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參加行業大會和論壇的時候也會提到這個情況,用戶的痛點不知道,歸根到底是“我好”。這也算一個結論吧。
新媒體的傳播之下,最大價值在于“認同”,傳統的商業媒體方式是炮轟,已經沒有價值了。這就像榴蓮精神,你愛我、你會為我買單。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比如說電子商務賣東西,最大的特點是底價比較難。用戶如果喜歡你會為你的價值買單,換句話說,不喜歡你就不會買單。
我們現在講去中心化、興趣化,社區本身就具有中心固定邊緣分散的特性。我們只要綁定住中心集中的這部分用戶,其實就能夠產生足夠的價值。
一群被商業產品滿足需求的消費者,以興趣和相同價值觀集結起來的固定群組,簡單來說就是自由人與自由人的連接。
我們買房子還是買生活,比如說現在房子一平米五萬,現在還給你提供保潔、孩子出國的深造等一系列小區周邊服務,現在服務已經多元化了,他們在賣打包的服務來提高房子的銷售價值�,F在房地產商越來越愿意提一句話,你不是在買房子,而是在買生活。
社群商業,我們認為是一個有增量思維的微生態,這就是多元的系統。原來是內容+廣告,現在是內容+用戶+關系。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本質上有什么不同?原來是人與貨之間的關系,比如說曾經有人跟我總結了一下,說幾大互聯網公司分別用什么連接人,有人講百度是用信息鏈連接人,天貓或者淘寶阿里是用商鋪連接人,京東是用貨連接人,小米是用設備在連接人,騰訊是在用人在連接人。大概是這樣的邏輯。到移動互聯時代,尤其是微信的出現,就是人與人的交流,也就是內容、用戶和關系。
社群商業的目的,首先是流量導入,另外是流量沉淀和流量變現。社群需要商業的手段進行轉化,現在的移動生態下,這樣的模式會越來越多。
最后再重復一下,用戶主導、數據驅動、定制化C2B商業形態,內容、社群和商業。小問題在這里就不適合談了,如果你經營一個餐館,怎么用社群進行營銷(見PPT)。
這是我個人的介紹,我是京東負責社群商業方面的副總裁路騁,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非常感謝大家的時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9月70城房價39城環比上漲 深圳漲幅居首
- 下一篇:十款國內智能家居產品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