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來了 中國汽車業該如何應對?
2015/11/3 8:35: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商討十三·五規劃顯然是這屆全會的重要日程。從會議公報以及國家明確的方針政策看,“中國制造2025”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已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商討十三·五規劃顯然是這屆全會的重要日程。從會議公報以及國家明確的方針政策看,“中國制造2025”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已經成了未來一個階段重要的發展方向。面對著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的汽車,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此,在十三·五向我們走來之際,國內汽車如何應對,如何形成關鍵階段的產業升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應該說,對于十三·五的兩大戰略目標,無論是哪一項都是與中國汽車發展息息相關的。這其中,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僅存在著十年以后中國汽車需要全面發展的問題;同樣也存在著進入小康社會以后、汽車需求產生質變的問題,這些都無不是十三·五期間,汽車產業需要夯實的發展基礎。特別是,在國內制造全面發展方面,已經準備好了與德國工業4.0、韓國創新3.0的國際化對接。而在制度保障標準落實層面,隨著國內制度上創新形成常態,這就更需要國內的汽車法律法規以臻完善,這才是十三·五所帶來的新變化。
中國制造2025意味著什么
對于中國汽車來說,現在的汽車發展,可以說已經出現了全面開花的局面。不僅在市場占有率上,形成了與國際品牌相抗衡的格局;而且也在新技術發展方面,有了喜人的變化。這就使得國內汽車,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既要面對著產業升級的態勢、也同樣需要面臨著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的問題。這個時候,用機遇與挑戰并存來形容,確實是再準確不過了。
從汽車制造產業升級的角度上看,到十三·五結束,顯然具有著很鮮明的技術發展特征與成效。且不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國內要實現數百萬輛的目標;就是在節能環保層面,對燃耗的指標要求,也已經達到國際的平均水平。像工信部推出的到2020年,汽車制造整體耗能不超過5升的標準,這就從另一個側面,使傳統汽車制造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水平。而隨著國內汽車制造升級與出口的拉動,也會使國內汽車的兼并重組,上升到一個更新的高度。所以,在十三·五階段的國內汽車發展,顯然是以技術提升促進汽車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到2025年國內汽車的國際競爭力,必然會上一個、或幾個臺階。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對汽車消費的影響
應該說,作為另一大戰略目標,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也是國內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這其中,既包括著國內全部地區的脫貧、也有著國內財富均衡分配的新舉措,這都使國內汽車的消費,很容易成為符合社會化發展的標配形式。換句話說,到十三·五結束之時,國內汽車消費,必然呈現出城市與鄉村的差異明顯縮小的現象。而作為消費個體的社會百姓,必然在個性消費以及理性消費的觀念上,更好地接近與達到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這就會使國內汽車市場,自然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格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