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醫生和丁香園布局實體診所:保險模式面臨控費難點
2015/11/7 8:35: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春雨醫生和丁香園兩大移動醫療平臺紛紛從線上轉入線下,布局實體診所。業界有人認為這是移動醫療在中國發展的“必然”,也有人認為這又走回了傳統醫療模式,前景不明。一春雨醫生和丁香園兩大移動醫療平臺紛紛從線上轉入線下,布局實體診所。業界有人認為這是移動醫療在中國發展的“必然”,也有人認為這又走回了傳統醫療模式,前景不明。
一篇名為《論春雨醫生的倒掉》的文章在醫療界人士的手機刷屏,在行業引發軒然大波。
面對春雨醫生建立線下診所的質疑,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撂下狠話:“今年年底如果開不到300家,你們怎么罵張銳都OK。”截至11月2日,時代周報記者從春雨醫生處獲悉,與春雨醫生簽約掛牌成立春雨診所的醫院已達200家。
無獨有偶。10月底,杭州濱盛路一棟小洋房上悄悄掛出紫色的招牌:丁香醫生。這是繼在福州的線下診所后,丁香園開的第二家診所。
因其自帶“互聯網”屬性,移動醫療一度被看的是對傳統醫療領域的顛覆,而今,兩大移動醫療平臺紛紛從線上轉入線下,布局實體診所。業界有人認為這是移動醫療在中國發展的“必然”,也有人認為這又走回了傳統醫療模式,前景不明。
移動醫療真正的興起不過是近兩年的事。從在線問診、掛號服務,到O2O的線上問診線下診療,移動醫療的發展軌跡是對盈利模式探索的體現。從業者如今發現,只有和傳統醫療相互嫁接,“互聯網+醫療”才能為移動醫療平臺獲得實在的業績。
雙雙回到線下
800平米的診所,有12間診室,每間診室里都有專業的檢查儀器,旁邊都擺著一張沙發,為了方便家屬了解病患情況。兒童診室里特色鮮明,裝飾著各種鮮艷的色彩和小動物玩偶。這就是剛剛在杭州開業的丁香園診所。據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介紹,丁香醫生診所定位在中端全科診所,提供常見病、多發病、慢病診療服務,同時建立診療前的咨詢服務和診療后的慢病管理。
相對于丁香醫生診所的旗幟鮮明,春雨診所則要低調許多。時代周報記者是在廣州一家民營醫院里見到掛著春雨牌子的獨立診室,春雨診所高級總監楊靖說:“做全科還是某一科,春雨診所會和合作醫院商量,爭取雙方優勢互補,并且春雨診所有獨立處方權。”
不同于丁香園實打實自建診所、購買設備、招聘醫生的重資產道路,春雨醫生采取了另一條道路—輕資產模式:到已有的實體診所掛牌。對此,春雨CEO張銳闡釋:“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我們用更輕易、更輕靈的方法走線下之路。”這種方式的確更快,截至發稿日,春雨醫生簽約掛牌的醫院已有200家,其中在運營的診所已有154家。楊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0家合作的醫院是從600家醫院里篩選出來的,春雨醫生進駐醫院使用各項設備資源是免費的,并且為了確保醫院的服務質量,醫院還要向春雨繳納2萬元的保證金。”
此外,春雨醫生與丁香園在醫生的選擇上一致,都是具有三甲醫院主治醫師資格的醫生。不同于春雨選擇多點執業資質的醫生前來坐診,丁香園選擇自聘醫生,目前杭州的丁香醫生診所已招募到15名全職醫生和30名全職護士。
面對面問診不能被網絡取代
回顧春雨醫生與丁香園的發展歷程,從線上回歸線下的原因不同,但殊途同歸。
2011年春雨醫生起家于遠程問診,涉及健康咨詢、家庭醫生、預約掛號、健康資訊等功能。先后獲得三輪融資的春雨醫生在2014年宣布,于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為用戶提供O2O全流程醫療服務。
2014年,騰訊宣布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隨后丁香園宣布計劃在杭州開設全科診所。從2000年的丁香論壇起步,到2006年李天天為了維持論壇成立公司,再到2014年計劃開診所,丁香園從“醫生社區”走向患者端。與多數互聯網醫療公司不同,擁有大量醫生群體的丁香園起初并不做線上醫療服務。
李天天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醫患間的線上問診不具有可持續性,面對面的問診不能被網絡取代,用互聯網思維去線下辦實體性的醫療機構,這才是丁香園真正想做的事。”
李天天還表示自建主要是要保證診所的口碑和質量。“丁香園的自建并不是所有環節都要自己做,丁香醫生只聚集在患者照護這個環節,藥房外包給上海醫藥集團,處方對上藥開放,上藥完成藥品供應、咨詢和配送。另外,診所不會配備更多的檢測設備,檢測外包給迪安、金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